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小城市 > 崇福 正文

桐乡崇福:努力实现由镇到城的蜕变

2014-09-09 16:58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陈炜巍

         #!time!#崇文厚德,是崇福的文化内涵。崇福,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过去叫崇德县,上世纪50年代末与桐乡县合并后,改称崇福镇。据说,桐乡有70%的名人都出自崇德县。因此,这里的居民多有“老县城情结”,他们为前辈的名望而自豪,同时寄予后辈人才代出。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一座城市不仅要传承文化精神,更要弘扬美好品德。”徐鸣阳说,加快建设一流小城市,必须要以文化为魂。崇福要加快发展,必须强化文化支撑。

  崇福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惠民。一是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崇福镇去年先后在联丰村、东安村、店街塘村等建立了4个村文化礼堂,今年,又新建了4个文化礼堂,成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和平台。7月初,店街塘村建成全市第一家

  便携式拆装游泳池,正式对外开放,彻底结束了村民“野游”的习惯,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健身的新去处。同时,还通过开展村文化活动中心(室)、文化茶馆、文化示范户的星级评比,完善、更新设施设备。二是加强文化供给力度。上半年组织崇福129支民间队伍600多名民间艺人自编自演多套节目,下乡文艺演出,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三是注重以文化精品丰富市民文化生活,4月,一套50万字的《崇福历史文化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由“崇福史话”、“崇福名人”、“崇福风情”“崇福诗文”、“崇福故事”五辑组成,通过展示崇福的过往,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崇福。

  崇文尚学,厚德载物。8月20日,每年一度的“崇文奖”、“崇德奖”揭晓,范婷贤、李记良等13位居民获得表彰。自2007年以来,已有90位居民的名字镌刻在这张榜单上,崇文厚德的崇福精神在他们的接力中薪火相传,为小城市发展凝聚不断向上的正能量。

  面对患病10余年的妻子,67岁的上莫村村民李记良不离不弃,每天坚持为妻子按摩擦身、做饭,与妻子一起积极同病魔作斗争;从企业能手到社区新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事务,省劳动模范范良华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群众一片好评;面对落水的女子,80后小伙范少锋毫不迟疑纵身一跳,使女子顺利脱险,他的见义勇为也被社会各界所称赞……

  在崇福,这样的模范人物还有很多。如薛纪荣、许金良、范建良3位崇福人还先后荣膺“中国好人”称号,有的还被评为省道德模范,他们就像一颗颗火种,让整个社会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市委常委、崇福镇党委书记徐鸣阳说,崇文尚德一直是崇福精神的精髓,“崇文奖”“崇德奖”将目标聚焦到平常百姓的百味人生,为社会聚集正能量,让百姓在感动感激感怀中得以感化,为小城市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据崇福镇党委委员倪晓伟介绍,今年以来,崇福通过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美丽幸福小城”主题活动、在镇村两级设立道德评判团、在镇图书馆举办“道德讲堂”等方式,进一步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和社会正气,鞭策和批判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面对新的征程,徐鸣阳表示,接下来,崇福将继续以文化人,把真善美和正能量传递到各行各业,在建设“四型”社会、“四好”家庭、“五有”市民上多做文章,增强崇福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以文惠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要以文兴业,要通过科学谋划,让更多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崇福,特别是要跟皮草业的转型升级和旅游业大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崇福小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

  弘扬人文美德,提升小城市发展软实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人居环境这一重要准绳,其质量和效益最直接的表现为一个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在崇福由“镇”到“城”跨越的路上,改善人居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崇福镇区,一些老旧小区由于雨污不分流,一遇到下雨天,许多居民都是蹚水而过,并且臭味四溢。建于1995年的中山社区东园新村就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这个小区位于崇福五中东侧,优越的区位让它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入住率。但是,由于地势低洼,雨污不分流,导致雨水管道经常堵塞,每逢大雨,群众就要蹚水出行。去年“菲特”台风期间,整个小区汪洋一片,最深处积水没过膝盖。今年8月初,崇福镇对包括东园新村在内的多个老旧小区实施了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约350万元,惠及周边413户居民。如今,工程全面完工,小区雨水污水实现了分流,困扰居民十多年的“顽疾”彻底清除。

  在疏通城市“毛细血管”的同时,崇福还在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让农民顺利进城。星火村地处崇福镇城郊结合部,站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间踏板上,城郊接合部位的蜕变某种程度上佐证着城镇的发展格局和品位。今年,星火村的拆迁工作基本完成。7月份,星火村一期开发建设的“德城?星东铭苑”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预计3年后,村民就能住上崭新的公寓房。告别了破旧不堪的城中村,88户村民将享受到城市的公共配套服务,同时,按照村里的开发模式,还能以“股东”身份参与分享集体开发带来的红利。

  不仅仅是星火村,今年5月底,位于镇区南部的南阳村也正式启动征迁工作。目前,14个村400多户村民已经达成签约意向。未来,一座南部新城将悄然兴起。“城市化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在城市里面有居住的房子,然后他们就可以世世代代住下来,然后生活、消费,推动城市不断发展。”徐鸣阳说,崇福依托上一轮小城市建设的成果,还着力打造一批中央商务区、商业综合体等,不断满足农民进城后居住、购物、休闲等方面的切实需求。

  在崇福镇青阳路与320国道交界处,一座名城广场已顺势拔地而起,此前这里还是一家污染严重的地毯企业。“这里是崇福的繁华地段啊,连个商业中心都没有,希望它能早点开业,买东西就不用往桐乡跑了。”居民老王说。

  随着小城市建设的深入,老王的愿望将得到实现。随着产业的发展,崇福的人气越来越旺,目前崇福人口大约15万左右,但辐射周边乡镇50万人口,已成为一个局部的区域中心,人居环境综合要求将越来越高。

  为此,崇福镇围绕小城市建设,秉承宜居为上的原则,推出了许多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如商业广场、新华书店、高端写字楼等项目。另外,依托古县城、古镇、运河等旅游资源,开发了一些如酒店、美食街等配套的旅游项目。依托南北向贯通的语溪大道,崇福正加大道路两侧的拆迁力度,计划建成一个占地约500亩的语溪大道中央商务区。这其中就包括已经洽谈好的城市客厅、汽车4S店等项目。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崇福由“镇”到“城”的转型路径之一,就是做强产业文章。大整治、大招商、大转型,这是桐乡市目前集中精力抓的三件大事。崇福正好借势而上,以产业为基,走产城融合之路,秉承“一业驱四化”的理念,抓好服务业、工业、工业的提档升级。

  以大招商、大整治促进大转型,崇福在发力。

  招商,是崇福今年的重头戏之一。“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项目。下决心、下苦心、求突破,力争重大项目招商有新进展。”年初,镇党委书记徐鸣阳就向大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8个月以来,徐鸣阳已累计30多次赴全国各地进行招商。崇福镇还积极对接沪上,专门在上海设立招商办事处,安排专人进行招商。镇招商团队还创新工作形式,建立了自己的招商微信公众号“崇福招商”,将驻沪、杭等招商人员紧密连接起来,通过微信进行实时办公,提高了效率。

  崇福工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的浙江嘉衡人造毛皮项目填补了该镇招商引资1亿美元零的突破,而且这一项目还有效实现了对传统皮草产业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产业的集聚。崇福镇招商局局长杜震宇说,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年产800万米高档人造毛皮和100万套宠物用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8亿多元,年净利润7600多万元。另外,工业“零增地”招商项目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服务业方面,总投资3.2亿元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城市客厅”也顺利引进,未来一座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将屹立在崇福镇的语溪大道上,并辐辏周边产业的发展;农业招商取得新突破,总投资1000万元的食虫植物主题生态园项目在崇福城郊村已破土动工,崇福镇副镇长宋明虎表示,除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未来这里还将成为中小学生的科普知识基地。

  “产业是小城市建设的基础,新形势下,崇福需要的产业不在于多,而要求精。”徐鸣阳说,崇福今后要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做深、做长、做强皮草产业,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城融合、产城联动;三是建设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四是发展以市场、运河、古镇为依托的旅游业。

  一边抓招商,一边抓整治。崇福镇镇长助理黄炳其介绍说,今年以来,结合全市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工作,崇福重点对印染行业进行整治,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园建设,目前区域内征地已经全部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全面开始;结合皮毛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了皮革服装品牌培育园区建设,打造高标准的品牌服装;另外,在工业园区开展环境整治,重点对周边的5条河流进行了大整治,改善了环境。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