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种非遗老手艺展示,说书、评弹、南宋服装秀,还可以体验大宋沙包、踢瓶、踩高跷等大宋老游戏……昨天上午,杭州首届南宋瓦肆文化节在鼓楼热热闹闹地开幕了,而一间由紫阳街道打造的全新“瓦肆”也在十五奎巷社区揭牌。
什么是“瓦肆”?
“瓦肆”,又称“瓦舍”、“瓦子”,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已经有了不少大规模的瓦肆,集聚了众多百戏杂技艺人。而到了南宋临安,瓦肆更是盛行一时。一般位于市井坊巷中的瓦肆,不仅有各类娱乐表演,周边还常常开设酒楼和茶坊,很是热闹。
这次新开张的这间“瓦肆”,地点在十五奎巷99-1号。这一带曾经是老底子的“二十三坊”街巷,有着杭州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
“2015年,我们就开始挖掘瓦肆文化,当时成立了杭州话、棋艺、书法、盆栽等十几个‘小瓦肆’工作室,很受居民欢迎。”十五奎巷社区主任任亮介绍说,这次最新打造的“瓦肆”可以说是升级版,面积扩大为400多平方米,布置得古韵十足,还整合了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性功能。
一走进古香古色的大厅,就是“瓦肆百老汇”。以后,这里会定期上演戏曲、评弹、评书、民间鼓乐、民俗表演等节目,也将为居民们的文娱、文化活动提供舞台。
这里还将成为民俗、非遗技艺的传承教学展示基地。“我们会邀请手工匠人、民间达人、历史专家来讲座,居民还有机会亲自体验箍桶、手工面人、弹棉花等各式各样的老手艺。”任亮说。
瓦肆中,还有一间“城隍书院”,致力于挖掘坊巷传说故事,居民老记忆等。
比如,这其中有一个新近成立的“古井研究会”,专门研究散落在上城大街小巷、墙门内外的“井”——要知道,上城保存下来的古井特别多,近些年进行清淤和修缮之后,又有不少古井恢复了使用。
“光是紫阳街道就有20多口还在继续使用的古井,其实还有更多的古井在城市变迁中消失了,需要我们去挖掘。”宁国良说。他是民间古井研究会的副会长,也是十五奎巷社区一名热心党员。昨天,他还被授予了“瓦肆文化宣传大使”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