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旅游人文 正文

山水依旧笑春风

2017-02-22 11:05  来源:湖州日报记者 郑嵇平

  编者按: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之路,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更好地打造美丽中国的样板,是省委、省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美丽经济乡村解码”系列报道,通过挖掘和报道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各地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启发和借鉴。记者郑嵇平

  春节刚过,总投资5亿元的大师智慧谷项目就立即复工建设。过去,这股热火劲儿在村里可是不多见,因为两年前这里还一爿厂都没有。可就在近两年,一批总投资超20亿元的生态旅游项目在村里不动声色地拔地而起。

  这里是妙山村,是吴兴区妙西镇的一座山村。以前,全村1300多人一半都去了村外讨生活,而如今,光这两年回村发展的村民就有近百人。山村通城的路,原本是一条送人、送树、送石头出去的“单行线”,可随着村里生态旅游战略的激活,这路就变成了迎财迎客迎老乡来的“复兴线”……

  此刻,春天的脚步离妙山越来越近。

  “世外桃源”通新路

  一批来自上海的游客坐在会客大厅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水库和茶山相映成趣的风景出了神。这座酒店名叫西塞山前度假木屋,是妙山村第一个运营的生态旅游项目。

  木屋负责人谢伟告诉记者,开业一年多木屋的生意长期保持宾朋满座, 20栋起步价就千元一晚的木屋在春节也是一房难求。可在两年前,就连对面茶山上的农户都不知道怎样绕过水库来到这片地方。“那是一次神奇的发现。”妙山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林笑着说,“吴兴区计划打造度假区,我和区里、镇上的干部,项目业主就在村里‘读地’,找适合建设旅游项目的地方。走着走着就从树丛滑到了这个山坡下,这里人迹罕至,就是一个‘世外桃源’。项目业主一看这生态好,立即拍板投资了。”

  清清河水潺潺流动,竹海滚滚翻起绿浪,一排依山傍水的木屋周围不时有白鹭掠过。除了偶尔的鸟鸣,这里的空气中还飘扬着从会客大厅传来的轻音乐旋律及咖啡香。“没想到能在自己村里泡咖啡给客人喝。”年轻村民高彩红笑着说。她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木屋的客房部经理,一年多前她辞去了城里的酒店工作回到了村中。和高彩红一样,如今在木屋工作的32名员工中, 80%都是来自妙山本村。“木屋给我们村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可以变成风景来经营。虽然现在是在家门口上班,但感觉视野更宽广了。”高彩红说。

  如今,像西塞山前度假木屋一样,落户妙山的生态旅游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超20亿元。这批项目的覆盖面积达2500亩,曾经沉寂在妙山的山水就这样复苏了。更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还有3个高品质的生态旅游项目正在与村里对接,即将签约落地。

  凭借着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的落地,妙山村打通了发展新路。今年56岁的胡定忠是妙山村的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位资深村干部。见到老胡时他还是多年来一贯的着装打扮,可气场今非昔比。“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打我电话,想要来村里投资建设旅游项目,村民想要开民宿的也特别多,都来问政策。 ”胡定忠笑着说,这些年感觉“村运”变了,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妙山的一草一木都值钱了!

  “尘封”山水有智慧

  事实上,山水“身价”的增值与妙山人多年来的生态坚守息息相关。“2005年开始,我们就对妙西102平方公里的生态区进行规划,拉起了‘不进工业项目’的防线,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做准备。”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吴仁斌告诉记者,在2013年妙西又对该规划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带三景区”的生态旅游战略图,妙山村就位于其中的霞幕山景区内。

  在封山育林般保护下,妙山村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而在植被遮荫等生态因素的作用下,妙山村的气温在夏天比城市要低5至6℃。村里有两座主要的山塘水库,其中一座是霞幕山水库,水质为Ⅰ类水标准。村里几条山溪顺着山谷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汇入妙西港,境内水质均在Ⅱ类水以上。

  妙山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的不断提升,在一项项纷至沓来的荣誉中也得到有力印证。近年来,妙山村先后荣获吴兴区十大“最美村庄”、湖州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10多项荣誉。“从某种角度看,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尘封’这里的生态环境,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多的生态旅游项目落户。 ”胡定忠说。

  2015年是妙山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元年。这一年,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项目试营业,大师智慧谷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一批重大生态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更让妙山人兴奋的是,从村外传来一则喜讯:在妙西打造的吴兴西塞山旅游区成功获批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而妙山村正处于度假区的核心。“我们等了10年,现在村民坚守的绿水青山终于可以变成摇钱树了。”刘长林说。

  山村满载兴业梦

  租用村民的竹林当背景,进口木材建设施,不卖资源只“卖”风景……由国内著名设计师团队设计的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在妙山村没有大动干戈便将这里的绿水青山“点石成金”,一批依山傍水的旅游设施拔地而起,静待客来。“妙山人坚守山水,如今学会了经营这份生态。”该项目负责人笑着说。

  谷祥忠是该村大树下自然村的村民小组长。一年多前,为了大树下旅游开发的事情,他几乎天天往村两委办公楼跑,打探项目消息。现在,大师智慧谷的项目落到了大树下,目前已在加紧建设。“以前在林地里,村民户与户之间的界石都象征性地放放,很多都被落叶盖住,有些都找不到了。后来项目租林要量地,大家都认真起来,寸土寸金了。”谷祥忠笑得乐呵呵。

  一边是生态旅游大项目拔地而起,而另一边则是由项目建设引发村民发展理念的更新。“绿水青山是吾乡”,妙山村民回村经营生态的热潮开始掀起。

  52岁的妙山村民陈树林,年轻时怀揣水电工技术“闯”进城里打工。 2015年,他回到了家乡,成为当地生态旅游项目的水电工。“经营生态”的项目理念也启发了老陈的智慧。去年,他把自家也照着度假屋的风格装修,开出了民宿,而他的家就在该项目的入口附近。

  吴晓丽是妙山村的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原本在城里的幼儿园上班。去年,她和家人在创业路上做了一件很“霸气”的事情,拿出本可以在城市买两套房的钱,全部“砸”到了大树下自然村的老宅子上,装修成民宿“霞雾山居”,自己来做民宿经理。“大师智慧谷项目一运营,我们大树下就成艺术家的摇篮了,我们的民宿也可以‘借’点艺术气。 ”小吴笑着说。

  就像这样,越来越多妙山人开始掘金生态旅游。村民王坤山拿到了山林租金,扩大了他的生态农庄,计划向旅游项目供应本土果蔬。还有不少村民在装修自家农房的时候,干脆在每个房间都增设了卫生间,为将来经营民宿做准备……

  生态旅游项目给妙山村带来新“村运”。目前,该村共有100多名村民因项目营业和建设而获得了新工作。 2016年,妙山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同比增长21.7%。

  曾经想要逃离的深山老林,如今却成了村民“梦的摇篮”。

  妙山的春天来了。

  专家点睛

  省农办原副主任余振波:俗话说,天道酬勤,有一分努力就有一分回报。我听说妙山村所在的妙西镇,有一个干部,跑项目一年跑破了四双鞋,听了很感慨。我觉得为了把我们美丽乡村建设好,我们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我为这样的干部点赞。

  美丽心得

  妙山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林: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发展,人们就开始担心乡村会不会消失,妙山村过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后来我们发现,有一份财富是可以坚守的,那就是生态,这是我们山村复兴的资源。当然,生态环境需要经营,需要有好的策略,发展生态旅游就是一个好办法,这份产业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一起成长。在发展中,除了引进项目,还不能忘了调动村民们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经营好这份生态。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