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旅游人文 正文

笕桥将打造“义信博物馆” 传承和保护义信文化

2016-04-29 07:31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记者 孙钥 通讯员 沈鹏

  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的笕桥历史文化街区里,将打造一个“义信博物馆”。

  什么是义信?就是持义守信。

  “我们笕桥人说‘义信’,得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南宋了。”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员俞长寿说。

  前不久笕桥还专门开了个研讨会,专门来研究一下“义信文化”。据俞长寿说,那时候艮山门外有一座大庄园,老百姓叫它“郑家园”。主人是宋徽宗皇后家的小外孙,名叫郑兴裔。

  宋史里也提到过他,说其自幼孤苦,跟随叔父生活,后来到了杭州时来运转,过上了好日子。

  当时有许多随宋室南渡的郑姓族人流落江南,衣食无着,十分凄苦。

  郑兴裔想起幼年经历,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在今天的弄口村,建了一处“义庄”,来安顿流离失所的族人,同时也周济当地贫民。

  这里面还种麦子,大家也叫“麦庄”。

  郑兴裔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今天的麦庄桥东侧,建了一处麦庄庙。他的精神,也传承下来,成为笕桥人崇尚的道德。

  到了明朝,枸橘弄的居民还在走马塘姚斗门桥东西桥头分别建起申明亭和旌善亭,以郑兴裔的“义信文化”来解决邻里纠纷,并对家庭和睦、乐于善举的人给予表彰。

  清朝时,枸橘弄有四大家族,其中有一个沈恒利,是当年弄口最大的蚕桑户。

  他乐善好施,经常救助贫苦人家,又时常向朝庭公捐。为了表彰沈家义信善举的功德,府衙在给他立了块“叶业堆金公捐”碑。2005年,沈家道光碑还被杭州碑林收藏。

  总而言之,持义守信已经成为笕桥人的信条,直到今天,“义信文化”也是江干区一些重要公司的核心文化。

  而笕桥街道为了传承和保护义信文化,除了要建义信博物馆之外,今年还要在机场路、同协路、开创街等主干道制作墙绘,共计1000余平方米;另外,宣传义信文化的绘本、动画片等也将在街道辖区内的幼儿园和学校铺开。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金菁菁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