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旅游人文 正文

中华五千年“足球史”

2014-06-29 06:36  来源:杭州网

  清代画家黄慎的《蹴鞠图》,图中踢球者为宋太祖赵匡胤。

  #!time!#网络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罗纳尔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没缓过来;齐达内退役了法国足球12年没缓过来;巴乔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没缓过来;高俅退役了,中国足球一千多年没缓过来……

  事实上,中国足球有这么衰吗?尤其是古代,事实为证,宋朝就有专业的足球俱乐部,宋太祖身穿龙袍踢球,唐朝“女足”比“男足”厉害,有图有真相。不信你就往下看。

  蹴鞠,是中国古代一种类似于现代足球运动的游戏。这种游戏在典籍里经常被写作“蹴毱”、“蹴踘”、“蹵踘”或“蹵鞠”。《说文解字》释“蹴”:“蹑也”,释“鞠”:“蹋鞠也”。简单说,“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

  黄帝时代“用人胃作球”

  关于蹴鞠的起源,常见的有黄帝、殷代、战国三种说法。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上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也就是说,早在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出把敌人的胃割下,并填充进毛发做成一个皮球来庆祝胜利的游戏方式。

  此外,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随葬石球,或许可为黄帝时代的蹴鞠游戏提供证据。

  其次,主张蹴鞠起源于殷代的学者是体育史家唐豪先生,他根据殷墟甲骨文中的一则卜辞“庚寅卜,贞,乎品舞,从雨”(注:“品”就是蹴鞠的意思。其中上面的“口”字在甲骨文中是圆形“0”表示球,而下面的两个“口”如同“册”字倒写,是人的双足象形),从而判定“殷代的足球舞,就是我国古代足球的前身”。当然,由于学者们对甲骨文字的释读历来就存在着诸多争议,所以唐先生的这种说法也不尽可靠。

  相比之下,蹴鞠起源战国之说最为人信服,因为《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都明确记载,蹴鞠是一项齐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游戏。《战国策·齐策》:“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因此当时齐国的首都临淄也被看作是蹴鞠的发祥地。

  刘邦父子都是铁杆球迷

  从上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的那条材料中也可以看出,最初蹴鞠的产生应该是和武力行为有着密切关联,也就是说是一种军事活动。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鞠”字说:“刘向《别录》曰:蹵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战国时候的临淄市民在把蹴鞠当作一种嬉耍游戏的同时,也是在锻炼身体以备兵役征召。

  到了汉代,蹴鞠逐渐变为一种军事训练手段。《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蹴鞠二十五篇》其实就被归入兵书,也是西汉皇室的藏书,只不过后来不幸失传。史籍显示,汉高祖刘邦曾在宫苑内建造了大规模的“鞠城”,作为足球竞赛和军事训练之用。由于他的大力推动,此后历代汉朝皇帝都热衷于此项运动,以至于后人会把刘邦推举为对中国古代足球运动发展贡献最大的人。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刘邦对于足球的兴趣并非无端。他的父亲太公其实就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年轻的时候经常在本乡丰邑和“屠贩少年”踢球,以至于《西京杂记》记载刘邦为了让父亲度过美好的晚年生活,特意把本乡“诸故人”移到“新丰”,让他们“斗鸡、蹴鞠”。

  唐朝女童踢球比男足强

  唐朝以前的“鞠”都是用皮革做成的实心球,里面用毛发等材料填充,这样的球踢起来当然不会舒服。而到了唐朝时期,蹴鞠逐渐摆脱军事训练功能,成为娱乐休闲的重要活动,于是为了增加球的弹性,人们慢慢发明出灌气的球。

  君若不信,有诗为证:“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韦庄在这首诗中其实给我们传递出两条信息,除了当时的足球是用气填充的以外,同时也告诉我们蹴鞠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进行,因为在这一天踢球,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吃冷食的积滞。

  唐豪在临终前完成的《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史料初考》(即1959年5月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七、八辑)中总结出中国古代足球的两大特点是“最早创造出女子足球”和“儿童足球”。而这两大特点在唐宋以降的出土文物和绘画作品中也得到了明确的印证,我们在其中都能找到描绘女子、儿童踢球的图像。

  有趣的是,中国“女足”不只是在现代才比“男足”踢得好,实际上唐朝女童的足球水平就已超过了“男足”。

  唐人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一名十六七岁的女童,穿着破烂衣衫和木头拖鞋,站在街道旁边的槐树下面,观看军队中的少年们玩蹴鞠。当皮球正好滚落到她的脚下时,她飞起一脚踢向皮球,结果皮球跃起达数丈之高,看到这一幕时,周围所有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宋朝已有专业足球俱乐部

  与许多市民活动一样,宋朝是蹴鞠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又叫“圆社”),负责比赛的组织和宣传。

  顾名思义,“齐云”是会社正式名称,希望皮球可以被踢得高入云霄,同时也含有吉祥之意,预祝蹴鞠艺人青云直上。圆社则是自己人的称呼,因为球是圆形的,所以处理内部人际关系也要“因圆情而识之”。

  从整个社会来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对足球充满热情,这从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中就可以得到说明。

  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太祖蹴鞠图》是元朝画家钱选的临摹品,画中两名身穿白袍的人一为宋太祖赵匡胤,一为以后的宋太宗赵光义,与赵光义相对的身穿紫袍的就是宰相赵普,其余三者为大将党进、石守信和楚昭辅。画面上赵光义头戴青巾,仿佛正在向众人示范“颠球”动作,而宋太祖和诸位文武大臣则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看,仿佛正暗自艳羡着赵光义的高超球技。

  整幅画面构图紧凑,占据中心位置的虽然毫无疑问是宋太祖,但视觉焦点却是那个正在被赵光义的脚尖挑起的皮球。画面上的所有人物形成一个圆圈,并且全部低头注视着皮球,充满戏剧化的动感,无意中消解了皇权的威严和神秘。当然从这幅画里,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宋朝的足球起码在形制上已经和今日的足球别无二致。

  如果说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中宋太祖还只是在旁观看,并未显露球技的话,那么后来清代画家黄慎的一幅《蹴鞠图》就为我们描绘了宋太祖身穿龙袍亲自上阵的情景。单凭这两幅图,想必赵匡胤也能超过刘邦荣登中国历史上最爱踢球的皇帝宝座了。

  球踢得好,妖精都会放过你

  由于《水浒传》的缘故,宋代高俅的故事在民间可谓流传甚广,他因为踢得一脚高超的“鸳鸯拐”而得到宋徽宗的赏识,最后官至太尉。当然高俅只是一个特例,不过相对而言,在宋代只要球踢得好,就容易做大官。

  其实在古人的幻想中,拥有好的球技不仅有助于仕途,而且还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清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讲过一则故事。庐州人汪士秀父子都是蹴鞠高手,不幸的是父亲四十多岁渡钱塘江的时候被江水淹死了。八九年后,汪士秀到湖南去,夜晚在洞庭湖上荡舟赏月。忽然有五个人从湖水中钻出,把一张大席子铺在水面,并在席上备好酒菜。喝到兴起时,他们竟然踢起了足球,但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汪士秀的船上。汪士秀正好借此机会施展自己的脚法,朝球怒射,结果球被踢破,落入水中。

  随后,对方五人中的一位老者从汪士秀踢球的动作中认出这正是自己家的独门绝技“流星拐”,而汪士秀也认出这名老者正是自己的父亲。但问题是,前面不是说父亲过江被淹死了吗?原来,当年父亲过钱塘江的时候,同行的另十九个人都被河里的鱼精吃掉了,唯独他会踢球,因而得以保住性命。由此可见,就连鬼怪的生活世界也离不开足球。

  中国蹴鞠和英国足球是两回事

  时至今日,如果我们翻阅下国人关于古代蹴鞠的著作,就会发现其中大都在强调中国的蹴鞠就是世界足球运动的最早起源,其中以徐州师范大学刘秉果副教授领衔撰写的《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一书为代表,书名的副标题径直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都在不断证明蹴鞠在中国古代的普及和繁荣程度是超乎今人想象的。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古老的中国蹴鞠游戏和发源于英国的现代足球竞技运动终究还是两回事,这就好比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与由法国人顾拜旦倡导并延续至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两码事一样。

  从中西足球发展史上看,无论中国的“蹴鞠”,还是古罗马的“哈帕斯托姆”,实际上都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类似于现代足球运动的早期野蛮游戏。它们其实都经历过从手脚并用到只准用脚这样一个文明发展过程,也都遭受过被勒令禁止的命运。明朝朱元璋为避免士兵耽于嬉戏,下令严禁军人踢球,乃至“蹴鞠者卸脚”。1314年,伦敦市长为维护公共秩序,也曾颁布法令禁止市民在公共场所踢球。

  因此,蹴鞠是否真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从来不和它的历史长短成正比关系,反复论证蹴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当然更无助于将中国国家足球队送入世界杯的赛场。(选自公众号“东方早报”)

  (来源:都市快报作者钱冠宇)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陈丽丹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