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近年来,海盐县财政局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增加文化投入,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推进文化“两员”队伍建设,重点支持文化礼堂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文化阵地建设,丰富了海盐群众的文娱生活。
建设“两员”队伍和文化礼堂
让文化种子落地生根
记者了解到,2013年至2015年,海盐每年公共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金额分别为6279万元、7036万元、8698万元,增幅分别为10.1%、12.1%、20.9%,2016年公共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安排比上年增长11%。
县财政积极助力海盐县率先完成文化下派员、村级专职文化管理员“两员”队伍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阵地无人管、文化队伍无人带、文化活动无人组织等问题。落实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薪酬由县70%、镇(街道)30%共同承担。2013年至今,县财政累计拨付财政资金690万元,助力“两员”队伍快速成长,进一步推动了海盐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为加快文化礼堂建设,2014年,海盐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三年全覆盖计划,计划到2016年末,村村建有文化礼堂。为此,县财政局结合省文化礼堂验收标准,进行归类梳理,提出“改良型、新建型、过渡型、合建型、特色型”等五种文化礼堂建设类型,积极鼓励基层充分挖掘潜力、高标准建设,验收合格按省级、市级、县级、特色型文化礼堂四种类型进行补助。同时,发挥各村(社区)的建设主体地位,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动员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多方筹措资金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目前,海盐县已建成文化礼堂61家,文化礼堂统一配备图书阅览设施、应急广播设施,开通海盐华数高清互动电视。
构建城乡公共文化阵地
让文化气象欣欣向荣
文化阵地是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针对各地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海盐县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县财政加大对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人员、经费、资源、设备投入与支持,积极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规范、均等的文化服务,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县财政局进一步完善分类补助政策,确保基本投入和相关配套经费保障各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正常开展。”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2011年以来,张元济图书馆、张乐平纪念馆等一批高品质文化场馆相继投入使用,全县新增县级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40527平方米,新增速率居全省前列。农村文化阵地总面积达到46371平方米,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达到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社区)基层点全覆盖,并建有镇级图书分馆7个、村级图书分馆10个。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海盐县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从三产发展资金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制造等五大重点发展行业和文化内容产业项目。此外,县财政每年安排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县文化研究、文艺创作、特色文化等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