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教育就业 正文

绍兴:请把蓝领留下来

2015-03-05 09:43  来源:绍兴日报汪薇

  #!time!#这几天,如此场景时有见闻:站前广场,各色招工广告、字幅,拉开“抢人”架势;工厂门外,专线大巴一路风尘接回返乡的员工;车间厂区,老板穿梭其中为按时到岗的员工派发红包……为留人、留心,企业主们是煞费苦心,然而,人,还是不够用。

  缺工,在绍兴已成常态。官方资料显示,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占比2011年首次下降,而绍兴现有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居多数,加之内陆地区开发日盛,“回乡务工”吸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逐渐从沿海省份转移,人口红利日趋衰微。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愈发迫切,供求比例的失衡随着工厂技术水平上升而更加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绍兴市的蓝领工人中,初级工占到60%以上,高级工仅有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高级蓝领则超过8成。技术工人在与企业主的博弈中,议价能力持续增强,月入过万已不是传奇,蓝领工人薪资超过白领渐成趋势。

  去年市“两会”,就有企业界的人大代表提出,制造业,尤其是技术水平高的高端制造业,最担心的就是技术工人的流失,而且,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深度调整和变革,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技术工人的流失往往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目前,没有准确数据能够说清楚,缺工到底是人口结构性问题,还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发性问题,然而,蓝领的流动趋势注定直接影响产业布局。“蓝领”的普遍定义是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的工作者,在国内很长时间都被“农民工”偷换了概念。后者意味着低廉的用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培训成本,以及源源不断的供给。从前,不会有人对他们的“流动趋势”感兴趣,因为他们数以亿计,盲目而无序。如今,“蓝领”正在回归其本来的价值,他们不但要推动繁荣,也要享受繁荣,不但要更高的薪水,也要更多的尊严。

  硬币的另一面是,职业教育的弱小与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匮乏,使得技术型劳动力缺口在短期内难以扭转。让蓝领工人留下来,让他们有切实的归属感,企业除了提高薪酬与福利的竞争力外,还需要更深切的制度效力。国际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一枝独秀,研究发现,德国奇迹是被称为“隐形冠军”的中型企业制造的。综合这些成为行业冠军企业的经验,有这样“四项制度”颇是抢眼:一是出现不景气时,公司管理层与员工抱团通过降薪来渡过难关,而不是通过解雇工人来降低开支以自保。二是对员工进行持续不断的技术培训,使工人们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德国的二元制教育使德国工人自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技术基础,进入公司后,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快成为熟练技师。三是公司保证技术优秀工人有足够的成长空间,鼓励工人进行各种技术发明创造,并且给予丰厚的回报。四是公司的管理层与技术工人的薪水差别并不巨大,这种做法有利于技术人员的长期成长。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环境来说,社会评价对蓝领群体的稳定和成长同等重要。邻近的宁波市,从2004年就开始评选“首席工人”;2010年又提出培育造就具有宁波行业特色的“十百千万”蓝领人才工程,通过亮相自我激励,通过交流相互提高,通过展示赢得尊重。再看得远一点,日本从1959年开始每年举办“技术奥林匹克全国大赛”,并根据国内的职业特点,增设了和服剪裁、日本料理、屋顶铺瓦、园艺等特色比赛项目。日本富士电视台在2010年推出一档名为“矛盾”的娱乐节目,每期节目请出两个属性相互矛盾的产品或人物进行对决,比如“最锐利的钻探机对决最坚固的合金”、“最专业的开锁匠对决最先进的保险箱”等,节目中连续获胜的公司和蓝领工人,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社会学大师查尔斯·蒂利有言:“技术是一种社会产品,是一种谈判的身份。”企业需要将工人作为“资产”来培养,而不能仅仅视为“资源”来消耗。将工人从资源升级到资产,对企业、市场来说是艰难苦痛,却不可不为。

  企业需要将工人作为“资产”来培养,而不能仅仅视为“资源”来消耗。将工人从资源升级到资产,对企业、市场来说是艰难苦痛,却不可不为。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马菁华(实习)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