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教育就业 正文

积极打造校园“竹文化”

2014-09-12 08:46  来源:钱江晚报

  #!time!#陈建强始终有一种意识,学校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一棵生命树,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的最肥沃的土壤,是学校的灵魂。基于这种理念,他一直在寻找适合怡合小学的特色文化。经过调研,学校所在地叫“百岁坊”,传说因为当地人住在竹林中,用的器具多为环保竹制品,吃的食物中竹产品有很多,因而当地人寿命较长,百岁老人很多,“百岁坊”因而得名。同时,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人类文明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东坡老先生的一句“无竹令人俗”,道出了竹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他和老师们就提出全面打造以“竹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为了找准定位,明确发展路径,进而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品位,为了让学校的“竹文化”活动能健康发展,陈建强主张一开始就积极申报课题。四年中,怡合小学做了两个课题,第一个课题《以“竹”为切口,农村小学“蔓式”校本课程的研究》,2009年4月,被确立为桐庐县A类课题,并被定为杭州市第八届基教立项课题。通过两年的不断反思实践,2011年4月,课题成果获杭州市三等奖,桐庐县一等奖。第二个课题叫《怡合校园,竹品德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2012年立项,2013年结题获得县二等奖。

  他认为,环境也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如同学校的一双眼睛,可以展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身处浓厚的竹文化氛围中,会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所以学校浓厚的竹文化氛围能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为了浓厚竹文化氛围,在陈建强的带领下,怡合小学先后制作了一个竹制品展示柜、装修了一个竹文化展示室、建设了一个竹韵园、精心设计了校徽校风、在走廊和楼梯悬挂了许多竹简作品和竹画作品、制作了竹制环保垃圾篓和垃圾夹子以及班牌。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竹工艺,陈老师和老师们一起在学校开设了竹文化调查社团、竹乐社团、竹编社团、竹刻社团、竹画社团,每周四下午定时开展活动。通过以上一些列活动的开展,怡合小学已经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竹文化氛围,学校也被确定为桐庐县“竹艺”特色学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陈建强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20余年风雨沧桑,已经不惑之年的陈建强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