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教育就业 正文

宁波青年作家群渐成气候

2014-07-17 08:23  来源:宁波日报朱夏楠

  #!time!#文学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宁波市文联以及宁波市作家协会一直把“出作品、出人才”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经过对青年作家的多年精心呵护和培育,连续出版了多套浙东作家文丛,70后、80后新锐文丛;通过举办宁波文学周大型活动,为宁波的青年作家搭建平台。如今,文学甬军中的青年作家队伍建设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截至目前,已经有两位青年作家获得了“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的荣誉称号,其中张忌是获得“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最年轻的作家之一。今年刚刚获奖的高鹏程又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以诗歌登榜的青年诗人。另有多人获得过“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提名奖、各类文学期刊的文学奖。宁波的青年作家队伍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等各个门类,涌现出如此整齐且整体实力强劲的青年作家队伍,在全省也属罕见。

  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文学有新的发展,青年作家就担负着这样的重任。正因为有年轻人的不断加入,才让宁波的文学事业焕发出持久而璀璨的生命力。

  诗歌创作群体:

  结构合理实力强劲

  宁波向来是诗歌创作大市,在浙江文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宁波的青年诗人遍布全市,是目前青年作家队伍中最活跃的创作力量,除了已经获得“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的高鹏程之外,钱利娜、张巧惠、陈德根、风荷、顾宝凯、江南梅、玉上烟等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年诗人。这支青年诗人队伍以70后为主,年龄层次跨越10多年,结构合理,实力强劲,在全省属于首屈一指。

  钱利娜———

  从教师到诗人的蜕变

  钱利娜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出生在宁波,生活在宁波,连大学也选择了本地的宁波大学。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在鄞州一个中学当了语文老师。教书育人很磨炼一个人的耐心,需要把心血全部倾注在学生们的身上。那时候,钱利娜已经开始写诗,只是知道她名字的人很少。在学校,她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师,尽心尽责地教书,仔仔细细地备课,在学生心目中,她是非常受欢迎的老师。

  当一个人的能量足够庞大时,需要不断审视周围的环境是否匹配。当了6年的语文老师,钱利娜最终去了鄞州文联,内心的小宇宙终于爆发。近些年来,她的诗歌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诗选刊》频频发表,连续5年入选《好诗三百首》、《中国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等国内各种年度选本。她还凭借组诗《盈虚之间》获人民文学新人奖,2014年,长篇纪实文学《一个都不放弃》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全省唯一一部纪实文学上报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鉴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她获得了“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优秀青年作品奖,入选了宁波市文艺家工作室,获评市“六个一批人才”、市“十大文化新星”等荣誉称号。

  张巧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张巧慧是慈溪陈之佛艺术馆馆长,在读书时选修的是美术,扎实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基础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滋养。2006年,她出版了散文集《画荷的女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2008年、2009年两度获得人民文学社主办的全国征文二等奖,2011年又出版了诗集《朔风无辜》,获得“2011—2012年度宁波市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奖”。另外有诸多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作家》、《中国诗歌》、《诗选刊》等纯文学杂志,入选中国作协选编的诗歌年选,入选高考模拟试卷。

  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现如今在博客上的涂鸦和琐记,她总是善于从生活的表面直抵生活的本质,挖掘出人生更丰厚的意义。她说:文学艺术的美不仅指唯美,有时候疼痛和审丑也是一种美。比如说摄影作品中的老人的沧桑感就会有岁月沉淀之美和时光的分量,诗歌的诗意也恰恰指向生活的厚重和疼痛,不是平常意义中的诗情画意,而是力量。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美感、震撼、共鸣的同时,更要给人以思考。张巧慧的手机里存着一些自己发给自己的短句,这是她的偶得。张巧慧笑言,白天没工夫写诗,晚上半梦半醒之间似乎进入了状态,时时有佳句,朦朦胧胧间就把它们摘撷下来。

  在宁波青年诗人诗歌作品研讨会上,张巧慧的诗歌获得了商震、梁平、阎安等文学大家的充分肯定,专家认为张巧慧诗作的“饱满丰富”,得益于其多门类艺术的修养和知识储备。

  “功夫在诗外。”她自己也这样说。张巧慧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小女人,也是一个充满思考的知性女人。

  陈德根———

  布依族行吟诗人

  陈德根的身上有两个典型的标签,一是80后,二是他来自贵州,是个布依族青年。2006年,因为女朋友在慈溪工作,远在贵州的陈德根决定投奔爱情。至今,陈德根还记得女朋友如此形容慈溪:这边风景好。

  见惯了高山峻岭,到了沿海开阔地带,陈德根觉得这边风景确实很好。其实早在贵州老家,陈德根就开始写诗,但作品仅仅在当地的县报上发表。让他意料不到的是,到了慈溪以后,他的创作局面发生了新的转变,陆续有大刊发表他的诗歌作品,使他的创作迅速成熟了起来。这些年,《诗刊》、《诗选刊》、《北京文学》、《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了陈德根的大量诗歌,让陈德根走进了大家的文学视野。他先后获得了《诗潮》、《星星》、《诗刊》等主办的全国征文大赛奖项,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尹珍诗歌奖”新人奖,《十月》青年作家奖等。诗集《家族简史》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3年重点扶持项目。2013年,代表宁波青年诗人参加《诗刊》社第29届青春诗会。

  目前,陈德根依旧保持着一颗平静而沉稳的心继续从事他的诗歌创作。他现在一家企业编内刊,白天在城市里上班,晚上回到他在小镇上的出租屋。除了和好友们聚会,大部分时间是陪儿子在公园里摆弄那些健身器材。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晚饭后至少在小镇上溜达一圈。写诗用的是入睡前的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保持着一个行吟诗人的潇洒和浪漫。

  散文创作群体:

  风气已开后继者众

  宁波是出散文大家的地方,当代的余秋雨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先例,后来又有赵柏田的历史大散文,他们在当代文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宁波的散文作者为数众多,近些年冒出来的帕蒂古丽虽然年龄上不属于青年作家,但她的散文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徐海蛟、干亚群等人则是青年散文家中的佼佼者。

  徐海蛟:

  雄心勃勃的散文开拓者

  徐海蛟在少年时代就展露出优秀的文学禀赋。他说,少年时代写作,更多出于一种期望被赞赏的虚荣,觉得通过一种媒介让自己的心思变为铅字,是骄傲的事情。写了许多年后,写作已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这几年,写了诸多儿童文学作品和中短篇小说以后,徐海蛟将创作重心转向散文,原因是出于大家对散文的偏见,许多人认为散文是写作门槛最低的一种文体,拿起笔来就可以写。而事实相反,反观这些年的文学作品,好的散文越来越少。由此,他想在散文写作上打开一个局面,好让人们明白,好散文既好看又深邃,既需要丰厚学养又需要对生活的真诚与挚爱。

  正是因为这种创作雄心,让他的散文日渐散发出光芒。近些年来,他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发表作品200多万字。有散文入选《2009中国年度散文》、《2010中国随笔排行榜》等选集。著有《纸上的故园》、《别嫌我们长得慢》、《沈氏家族》、《袁氏家族》、《见字如晤》等书籍。其中,长篇儿童小说《别嫌我们长得慢》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新近创作的散文集《边缘生活》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新荷文丛。

  小说创作群体:

  新锐亮相叙事成熟

  小说是宁波文学的传统强项。去年首届宁波文学周期间,一下子推出了6位70后小说新锐,他们分别是:张忌、雷默、余余、杨卓娅、俞妍和赵挺。这些小说新锐的亮相,让在场的名刊主编们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的叙事已经非常成熟,具备了走向全国的实力和潜质。除了这些小说新锐,司屠、符利群、陈伟军、刘小波等一批70后、80后也具备了雄厚的实力,让宁波的青年小说家队伍显得更加整齐。

  雷默:

  记者中小说写得最好

  雷默现在是《文学港》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同时又负责着宁波作家协会秘书处的工作,算是踏入文学这个行业了。在从事该工作前,他是个做了10年电视的媒体人。雷默并非电视科班出身,在大学里学的是微生物专业,名副其实的理工男,也是阴差阳错的机会让他走进了媒体行业。电视台的工作,对他来说得心应手,只是感觉太忙碌了。去年,他的小宝宝出生,让他下定决心彻底转行。他希望找个相对清闲点的工作,于是参加了招考,并以总成绩第一顺利考取了现在的职位。

  其实在还是个记者的时候,雷默就开始了小说创作,他调侃自己“记者中小说写得最好,小说家中新闻稿写得最好”。早在六七年前,他的小说就先后在《天涯》、《清明》、《作品》、《文学界》等杂志发表,那时候,小说对他来说只是业余生活的调剂,就是写着玩的。后来越玩越正经,像生了病,一段时间没写小说,心里就焦灼不安。很幸运,他得到了著名小小说作家谢志强老师的指导,点拨之下,小说写得越来越像模像样。近些年来小说在《花城》、《大家》、《上海文学》、《江南》、《芙蓉》等杂志上频频亮相,被各种选刊选载,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俞妍:

  从自发到自觉

  俞妍的创作之路追溯起来有近20年的历史了。1995年,作为一名教师,她在《浙江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2000多字的散文,从此,喜欢上写作再没回过头。俞妍自嘲天资愚钝,虽然之后写了很多年,但读书和写作一直处于懵懂的状态。直到2008年,一篇被自己称作“小说”的东西完成了,被《文学港》杂志的谢志强老师特别关注了一下,随后又一连发了好几篇小说。俞妍说,那时起,她才找到了一些写小说的感觉。从《文学港》起步后,她的写作路子慢慢拓宽,先后在《长江文艺》、《雨花》、《黄河文学》、《小说林》等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小说。

  俞妍觉得,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门径,找到门径,迈入门中,那才可以称得上创作。经过10多年磨炼,她才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那扇大门。她说她喜欢小说创作,也只想写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赵挺:

  选择一种自己的方式

  赵挺能让人一眼看出那种离经叛道的气质。他出生于1988年,刚考上大学时,因为厌烦日语专业,竟然自作主张地选择了辍学,这让家里的父母很焦虑。父母本来给他规划了一个理想的人生,就是好好地念完大学,顺顺利利地毕业,最好毕业的时候能考个公务员。但赵挺把这些看得很轻,他知道父母担心他不读书会变成一个问题青年,对这一点,赵挺心中自有把握,他清楚自己只是贪玩,内心还是充满善良和正义。他只是想摆脱父辈安排的生活,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

  从学校出来后,他很快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让市作协主席荣荣大吃一惊,她惊叹于赵挺惊人的文学天赋。此后,赵挺的小说写得越来越成熟,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是还有些贪玩,工作一段时间,攒够了钱,就会出门旅游。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在35岁的时候,一切都安定下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安心地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刘玮玮(实习)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