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我教育”特色文化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
塘栖二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成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排队有序自助餐

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

值周班管理就餐

向星级饭店糕点师学习做糕点
#!time!#如今,吃自助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在学校食堂能顿顿吃上自助餐,那算不算新鲜事?昨日中午,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塘栖二中食堂里逐渐热闹起来。排队、拿餐盘、打菜、盛饭、盛汤……从进入食堂到离开食堂,整个用餐过程均以“自助”形式完成,想吃什么就打什么,想吃多少就打多少。该校校长褚荣华告诉记者,塘栖二中自2002年开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2011年,学校推行酝酿已久的自助餐制度,不仅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欢迎,而且也把学生“三自”成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打菜制学生不“买账”每天大量饭菜被浪费
与大部分学校和单位食堂一样,塘栖二中在2011年之前也实行传统的打菜制。然而,学校发现,哪怕再重视饮食营养的搭配和菜式的变换,哪怕是鸡鸭鱼肉换着做,不少学生还是不“买账”,碰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就倒入泔水桶。
完整的鱼吃了半条就被扔掉,整份猪蹄也被倒入泔水桶……看着眼前的浪费现象,听着学生们无奈的表述,想着正处于第二次发育的学生,学校决定进行自助餐。“推行自助餐,一来学生用餐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能保证营养的均衡,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褚荣华说。
创新饮食模式
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值周班同学在准备上岗

寝室管理监督岗同学在寝室督查

菜品丰富、花色齐全
在正式推出自助餐之前,一些困难也显而易见,比如学校食堂容量不足,硬件设施相对落后,食堂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中午就餐时间紧,学生就餐秩序管理负担可能加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校长室加大自助餐的宣传动员,让老师、学生、家长充分了解自助餐的优势,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接着制定意见征询表,征求老师、家长、学生的合理意见,收集学生喜欢吃的饭菜,列出清单,定期更换调整。随后采购硬件设备,组织食堂人员到星级饭店学习烹饪技术与就餐管理经验。相应的配套机制随之出台,如错时下课就餐制度,值周班同学监督制度,团员先锋岗巡查制度等。
经过周密的准备工作,自助餐一推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菜品丰富,自由选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营养得到保证,连吃零食现象都大量减少。学生在班干部的组织下,错时有序就餐,培育了良好的秩序意识,养成了良好的排队习惯。值周班同学参与整个自助餐的督查管理,不需要老师过多介入,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也提升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自助餐推行至今,深得师生与家长的欢迎,获得上级领导、社会人士的好评。许多家长通过电话、信件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对学校推行自助餐的支持与感谢。不少区内甚至杭州主城区的兄弟学校慕名前来观摩学习,余杭区教育局领导、中心学校领导多次来校参观调研。
现阶段学校继续对自助餐制度进行调整优化。针对新生入校第一次尝试学校集体自助餐,速度较慢,对菜单数量把握不准,导致浪费的问题,他们出台了新生入校自助餐知识培训机制;针对雨雪天气排队不便的问题,学校制定计划本学期修建食堂阳光房;针对值周班同学管理自助餐人手不足问题,学校扩大了团员先锋岗,协助值周班同学流动巡查自助餐排队秩序与就餐纪律。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成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在学生个性发展中,自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塘栖二中一直倡导“将校园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成长的平台”,非常注重发现、发展、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潜能,通过学生会、团员先锋岗、寝室管理监督岗、消防宣传员、学生社团等组织,依托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值周班制度、自助餐制度等,让学生自觉自主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主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不断充实完善,成功打造“自我教育”特色文化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塘栖二中自2002年开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在小范围内实践,初步取得成效。2002年创建的学生代表大会,已成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代表大会上,通过竞选产生的学生会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组织,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三年一届的“超级校长”竞选活动,让学生站在学校领导者的角度,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提交学校职能部门优化实施。2004年全面实施了值周班制度,每个班级轮流承担值周班工作,所有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两操、就餐等常规管理全部由学生自己监督、检查、评价、反馈、整改。2009年成立了寝室管理监督岗,以寝室长为主力军,分批定时定点,对住校生的就寝、内务、起床、早锻炼进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特别是2011年,学校重点推行酝酿已久的自助餐制度,把学生“三自”成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下一阶段,学校将继续通过建章立制,不断拓展“三自”成长教育模式的实践范围,不断优化其机制,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提升其品质,使学生实现思想上独立、情感上自控、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身体上自强、生活上自理等目标,并学会将自我教育内化为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
实践证明,“三自”成长教育,满足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体验的是教育、是收获;让学生参与管理,学校的氛围不再是沉闷、严厉,洋溢的是活泼、是快乐、是温馨。学生由“管理对象”变成“管理主体”,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客观的清醒的认识,并能与社会规范、学校规章相对照,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调正或修改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了人生发展。
当然,在推进学生“三自”成长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学校也深刻认识到,形成自我教育文化特色,需要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学校将继续采用班干部培训、班干部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锻炼一大批学生干部核心力量。同时,实施“三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要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将继续立足本校实际,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丰富完善“自我教育”特色文化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