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眼下正值晚稻收割季节,一波又一波的雨水给种植户造成了很大困扰,王店镇三建村建起了一个烘干中心,为当地农户排忧解难。三建村地处王店—洪合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这是一个省级的粮食功能区,拥有4500多亩晚稻种植面积。近期雨水充沛导致稻田里的泥土比较湿,这给收割机的运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如果不及时收割,不仅会导致产量受损,也会影响明年春花作物的产量,最迟12月底前要全部收割。
收割上来的晚稻,含水量太高不符合国家标准怎么办?这时候,烘干中心成了“救星”。从2011年开始,三建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便开始组建烘干中心,应对晚稻收割季节多变的天气。三建村党总支书记曹东春告诉记者,现在晚稻种植大户都是大面积承包,每年收割季节几乎都会碰到长时间下雨,没有地方可以烘干就没办法交给粮库。因此,村里组建了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烘干服务,造福当地农户。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三建村烘干中心的规模持续扩大,烘干机从最早的3台增加到现在的12台,每天可烘干粮食180吨,总面积约250亩。在今年晚稻收割季,烘干中心从11月初就开始运作。“这几天上门来烘干的农户很多,一次大概需要20小时,水分可以减少到14.5%,符合入库标准。”烘干中心工作人员陆火明说。
去年,三建烘干中心就为周边农户提供了3000吨粮食的烘干服务。据曹东春介绍,现在这个烘干中心的烘干机数量已经可以满足三建村全部农户的烘干需求,还能为周边的花鸟港村、建南村农户提供烘干服务。收上来的稻谷要马上烘干,否则会造成损失,有着多年种粮经验的种植大户们都提前联系好了烘干中心。
为降低损失,曹东春提醒周边的种粮大户,尽量提早联系烘干中心。如果烘干设备不能满足大户的需求,烘干中心也可以收购湿谷,测算湿谷的水分含量,再按照标准水分进行重量折扣。烘干中心将湿谷烘干之后,再转卖给粮食厂,这样可以免去农户们运输稻谷周转的费用,尽可能地帮农户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