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惠云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杨庙雪菜农耕文化品牌基地主题馆,400多个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你看这块是我们的图片展示区,再往里走就是我们制作雪菜时的工具展示,这块是雪菜这些年的发展及成果区,可以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到雪菜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的一整套工艺和流程。”蒋惠云介绍,为了收集资料,他这几年拍摄了不少照片和视频,冬季下雪是蒋惠云最盼望的事,因为这样他可以拍到大雪覆盖着绿油油的雪菜的美景。“每当看到下雪天,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相机跑到田头拍雪菜。”蒋惠云说,传统的雪菜是在旱地种植的,寒露种植,冬至成熟,成长于霜雪之中,“雪菜”两字由此而来。“我记得有一次杨庙雪菜到美国进行展销,美国人看到我拍摄的雪地雪菜照片时,马上喊出‘雪菜’两字,这说明我拍照的目的达到了。”蒋惠云笑着说。
“这是最早时候腌制雪菜的器皿,叫做瓮,家家户户每到秋季就会腌制几百瓮的雪菜,春节时候慢慢销售。”蒋惠云告诉记者,“这是以前捣碎盐的器具,以前的盐颗粒粗,需要进行加工后才能腌制雪菜。”主题馆内陈列的雪菜传统加工工具,大多是周边农户捐赠的。“这些只是杨庙雪菜农耕文化品牌基地主题馆一期的内容,二期建设会增加雪菜的历史背景和人文风采等,让这个主题馆更加有地方特色。”蒋惠云说。
在参观时,天凝镇杨庙雪菜产业管理协会会长、杨庙雪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国荣来找蒋惠云。“小蒋,这个主题馆要尽快完工,不少客商均表示想来看看,加深对杨庙雪菜的认识。”朱国荣表示,杨庙雪菜作为我县第一个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殊荣的农产品,近年来产业发展备受关注。“杨庙雪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步于2000年,高峰期在2005年和2007年,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后,现在杨庙雪菜产业已进入有序、健康的发展、壮大期。”朱国荣说,近几年通过农博会、推介会、互联网等新型渠道,杨庙雪菜的知名度和销量逐年提升。“杨庙雪菜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并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无论是对雪菜加工企业还是农户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朱国荣说。 从农户摇着船出去兜售,到如今,十几年间,杨庙雪菜走出了一条文化品牌发展之路。它走进了大超市、农博会,还漂洋过海销到了国外,成了我县农产品中响当当的一张金名片。“这就是我们建设杨庙雪菜农耕文化品牌基地主题馆的动力,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杨庙雪菜。”朱国荣、蒋惠云等一批杨庙雪菜的带头人对杨庙雪菜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