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青田小舟山乡4000亩梯田作画布 种出新山乡

2014-09-30 08:1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江晨 聂伟霞

  那些在稻田的大脚丫,带着这个沉寂的山乡,迎入外面的精彩世界。徐昱摄

  #!time!#核心提示:秋意渐浓,稻叶金黄。丽水青田的小舟山乡人,用特殊的耕作技法,在稻田里创作出一幅幅“天外来客”的足迹。在稻谷收割的季节,我们探访这栖息于大山云端的村落,梯田如画,风景如诗;在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者的攀谈中,探秘延续1300余年的农业智慧;农旅结合式的农业突围,让隐匿在山坳里的一叶小舟,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风浪中扬帆起航……

  青田小舟山乡4000亩梯田作画布—

   创意耕作,种出新山乡

  山里的稻谷马上就要收割了,种粮大户邹小云觉得这点收获的喜悦不算什么。因为在青田小舟山,自从当地农民尝试用油菜和水稻在广袤的土地上作画,收获的高潮,就开始连绵全年。

  小舟山乡拥有500多级、4000余亩梯田,是浙南保存最完好的梯田。我们跟随摄影师站在层层梯田的最高处,极目眺望,眼前这些由绿色、紫色、浅黄色稻种构成的画面令人惊艳——串串“大脚印”踩在梯田间,莫非是天外来客留下的足迹?沉甸甸的稻穗组成巨幅立体“MARRY ME”(嫁给我),又是在向谁倾吐难以言说的爱恋?

  云中漫步——

   偶然萌发的创意耕作

  26公里的盘山公路,曲曲折折。小雨淅沥,古老的村子掩映在水汽氤氲的白雾中,好似漫步云中。

  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小舟山乡乡长徐万生告诉我们,全乡7700多人大都外出“闯世界”,剩余不足千人。人口分布又极为分散,即便在乡政府所在地的小舟山村,村里留守的也不足百人。

  但正是他们,静静守候着全乡4000余亩梯田。

  在费孝通题词的“中国田鱼村”的牌坊下,小舟山村村民主任邹永清远远走来,这个染烫着满头“福卷”的中年人,早年外出闯世界,见多识广:“小舟山现在主要面临两大问题:资源开发不够,壮劳力大量流失。”

  对未来村里的发展,他思路清晰:“我们的资源主要包括三块:梯田、鱼稻米和峡谷中的瀑布群,必须在县政府推动‘小流域生态农业’项目的契机上将小舟山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拓宽道路,修建游客及摄影栈道,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人才回流。”

  德高望重的村支书邹永浩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脚下的土地,他安土重迁,几近“刻板”地沿袭着祖辈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老邹的三个儿子都在县城上班,几年前,邹家老三去了日本旅游,受到当地种植创意油菜花的启发,回乡之后让父亲也模仿试种植创意油菜花图案,发展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

  小儿子的构想,让老邹对耕作自己的稻田有了新憧憬,他尝试种植了一块几十平方米的“爱心”形状油菜花。这与小舟山乡发展景观农业、农旅结合的扶持政策不谋而合。

  乡长徐万生由此受到启发,马上带领乡干部,动员农民利用荒田进行创意耕种。乡里自2013年底,向网友征集了上百个油菜花、稻田图案,组织劳力种植了33个图案。因为今年油菜花开时节,坚持用微信、微博、论坛推介,他被村民戏称为“油菜花乡长”。

  据油菜花乡长介绍,当地原来只种植单季稻,土地的利用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9月底,从10月起几乎全部抛荒。他们鼓励水稻与油菜轮作,从11月至次年3月种植油菜,不仅统一提供苗种,每亩“创意油菜田”还给270元的补贴;对于用多彩稻田作画,一亩水田的补贴逾千元。

  稻鱼共生——

   流传千年的农业智慧

  水稻田里,50岁种粮大户的邹小云还在忙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杀灭稻飞虱的古老土法——菜油杀虫。“每亩稻田喷洒大概6.5斤菜油,然后用棍子去敲一敲稻子,稻飞虱遇到油后被裹住滑入水中,正好成了鱼儿的美餐。”

  一尾尾红色的田鲤在水中吃得正欢,甚至发出“扒拉扒拉”的响声。这些漂亮的田鲤,对生活条件要求并不高,即使水浅,露出半个鱼背在水面上,也能以腹贴泥,用两个胸鳍在田面“爬行”自如。

  “它们相当于一台台小型增氧机、施肥机。”邹小云说,鱼儿游动在搅拌水田增氧的同时,吃掉田里的害虫,排泄物还能够为稻田施肥。

  若问村民,什么时候学会了稻田养鱼?“打出生时就会!”老邹趿拉着拖鞋向山深处走去,不一会儿就摘回来一些又软又密的松枝,他说,田鱼就产卵在这种树枝上,然后卵枝码放在悬空的架子上,再引池中的水喷淋孵化鱼卵。“刚出生的鱼花像头发丝那么细,生长极慢,一年大概也就生长三四两。”

  村民告诉我,在靶地放水时,他们从不担心鱼会顺着水流到田外,因为田鲤总是习惯性地向着进水口游,只要在进水口放上一种多刺的树枝,它们就乖乖地呆在田里。还有一点也很神奇,这些田鲤一旦离开青田,到其他地方生长,颜色就会变暗,鳞也会变硬。小舟山人说,这都要归功于他们大山中蕴含的优质水源。

  2013年,“知天命”的邹小云从广州返乡创业,在乡里支持下,他承包了100余亩地,运用传统的稻鱼共生技术试种生态稻米,第一年稻米产量万余斤,在乡里的宣传帮助下顺利售罄。

  虽然亩产量只有600斤,但老邹的稻谷每斤可以卖到六七元;一亩水田产鱼40斤,标价50元/斤依旧供不应求。“算下来,一亩田能净赚3000多元,这还没有算上观光带动的农家乐、农产品副业呢!”邹小云说。

  农业突围——

   稻田艺术,如何保值?

  邹小云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百荷名庄”正在抓紧装修中。今年油菜花绽放的季节,这里的7户农家乐,家家爆满,接待能力有点跟不上,让老邹也萌生了创办农家乐的想法。

  笼着发髻、面容清秀,爱玩微博微信,眼前的小舟山“最时髦大妈”郑爱竹,曾是村里唯一个农家乐的老板娘。63岁的郑爱竹深刻体会到生意太好的“苦恼”。“中秋节期间,来看多彩稻田画的游客坐满了店里。一些游客只能坐在屋外,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们就自己动手抓鱼杀鸡,自己动手烧菜,用灶头都要排队。”

  “咝——啦——”从家门口的水塘里捞出一尾红色田鲤,剥去内脏,不去鳞,扔进油锅直接煎煮。鱼鳞是软的,可以直接吃,肉质极其鲜美。

  “家里两亩水田的田鲤,外面人收购我也不卖,光农家乐里烧还供不应求呢。”郑大妈表示,平时备的食物都是自产自销,一些游客吃完还要买些农特产品带走,家里和街坊邻居的艾草饼、田螺、手工豆腐被一抢而空,晚来的顾客只能饿着肚子离开。

  游客打破了山乡的寂静,乡长徐万生最大的苦恼是——游客太多,乡里只能通行一辆小汽车的山道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配套的住宿、餐饮、停车位乃至公共厕所不足够多,不能有效“黏住”旅客。“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面向全国征集五彩稻谷、油菜花等的创新设计方案,炒热这里的创意农业,让创意经济持续绽放。”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