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农技推广零障碍 农业服务零缺位

2014-07-07 07:27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宋彬彬

  #!time!#7月6日,正在桐乡考察的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会长陈耀邦对桐乡农业公共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服务机构健全,而且实现了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模式便捷化、人才保障制度化,让农技推广‘零障碍’,农业服务‘零缺位’,有效破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走出了一条基层农业服务公共化的桐乡路径。”

  据了解,建立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是桐乡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破解农业公共服务手段落后、人员老化、服务资源分散的有力之举。目前,桐乡已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2个,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镇(街道)全覆盖。

  为了让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切实履行服务职能,桐乡市全力推动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协作,让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多元化。全市依托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在8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社会化农技服务基地21个,构建起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技服务基地—农户的链式服务网络,形成一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加若干个农技服务基地(点)的“1+N”的组件方式,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的有机融合,保证了服务的贴近性、稳定性与长效性。

  “我们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或者想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只需跑一趟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集咨询、培训、检测等于一体的便捷高效的农业服务。”乌镇镇陈庄村苗鸭养殖户钱荣泉5天前发现一些种鸭动作迟缓,于是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畜牧专家俞元明求教,俞元明让他带回了200元的消毒剂,钱荣泉的“烦心事”就这么解决了。龙翔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茭白农药残留检测”让茭白种植户增收不忘“舌尖上的安全”。“人都是要脸面的,每一天的检测数据挂网跟踪,谁还敢铤而走险?”农户张永根说,得益于严格的监管机制,“董家茭白”以无公害闻名市场,年产值达一亿元以上,约占整个街道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带动了4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服务要提档,人员需升级。桐乡十分注重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人才的引进,在政府机构缩减的宏观背景下,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保留享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待遇,人员工资由财政保障,确保了人才招得进、留得下、稳得住。据介绍,近两年,通过委托培养和公开招聘,全市新引进大专学历以上农技人才93名。目前,基层在编在职的211名农技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3%,这为农业服务从单一的农技服务向社会公共服务转变创造了条件。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