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歌唱的山村不再寂寞——衢州柯城区的文化乡村计划

2017-08-15 08:18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沈晶晶 区委报道组 周洲

  核心提示:物质逐渐丰裕的乡村,如何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是“大花园”建设的题中之义。今年6月以来,衢州柯城区七里乡以不同音乐形式为主题,每周一场、连续举办10余场 “山村音乐会”,吸引村民、游客前来。这项“文化乡村计划”也因此有了促进城乡交流、丰富文化生活、推动乡村建设的意义。

  浙江在线8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区委报道组 周洲)这个夏天,衢州柯城区七里乡更火了。而一切起因,源于从今年6月10日起在这里举办的10余场“山村音乐会”。

  说是音乐会,自然不像“乡村戏曲联欢会”,表演的主题从萨克斯、摇滚,到民谣、爵士,再到流行于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经典歌曲。但也不像城里的演唱会,没有华丽的演出阵容和炫目精致的灯光,只是在大头村露天篝火亭里搭起简单的台子,远道而来的歌手们演绎着或舒缓或欢快的节奏,偶有村民、游客兴之所至,也上台一展歌喉。

  一边是散落在山间的乡村,一边是当代的流行音乐文化,当两者在“山村音乐会”上对话,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融合和碰撞,让从2005年起就发展乡村旅游、避暑经济的七里乡,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引起人们关于乡村旅游产业转型、文化生活创造、乡土自信激发的深层思考。

  “我们的‘山村音乐会’搭的是‘生态台’,唱的是‘草根戏’,探寻的是乡村复兴路。”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说。

  8月的第一个周六,七里乡的“山村音乐会”如期而至。

  除了山水空气,乡间还有什么——

  “山村音乐会”如期而至

  下午5时,到达七里乡时,29岁的歌手叶子已在路上开了快3个小时的车。从金华上高速,到柯城再一路向西北,经过漫山遍野的橘林,便是乡政府所在的大头村。

  这是掩藏在金衢盆地上并不起眼的一个点。但暑气到了七里,像是被浓绿的山和澄澈的水隔绝了。因着这样的“小气候”,从2005年开始,七里乡也成为当地第一批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大头村以及七里三村、桃源村里,农家乐遍地开花。每年夏天,乡里的3000多张床位都被预订一空。

  音乐会的表演场地并不太起眼,只是狭长山坳里的一栋建筑,就地取材的竹子搭建成中间镂空的圆形屋顶,四面敞开。

  换装、上台、试音,随着歌手们陆续开始排练,山间响起音乐的旋律。这一场的表演歌曲,早在上周就由村民和游客推荐、投票选出,并在柯城区和七里乡的微信公号上公布了。配合本周“我们的歌·80年代”的主题,有《后来》这样的伤感情歌,也有《海阔天空》这样的励志曲目。“在这样原生态的舞台,唱着陪伴我们成长的歌曲,身边吹拂的凉风、头上的星空似乎与音乐的旋律、人的浅吟低唱产生了共鸣。”歌手王君怡这样形容。

  桃源七里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欣慰二楼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舞台,望着渐次亮起的灯光,他拿着相机下楼,准备抓拍些照片。

  “资源不出色的乡村,如何才能找到发展特色?又怎样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是2013年七里乡创建国家4A级全乡域旅游景区,他从区机关单位调到这里,并扎根山村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奔走乡间,常常与农家乐业主、游客交流,他发现,很多人缺少忧患意识,“等这批避暑型游客老去后,还有没有人来七里乡?大多数人没有答案”。

  山村之外,柯城区旅委主任施萍在思考:“囿于地形,无法配套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的状况下,山区乡镇如何改变单一‘卖水卖空气’的经营模式,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柯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邱雪萍也在探索:“农村文化建设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秀文化’,乡村到底适合怎样的文化,文化又怎样推动乡村建设?”

  今年5月中旬,七里一家乡村度假酒店开业典礼上的小型音乐会,让他们找到了“灵感”。原本受邀人数有限的音乐会,因为歌声传开,吸引附近散步的游客、村民自发前来,规模不断扩大。

  “在物质逐渐充裕,与城市交流更加频繁的今天,山村已经和我们想象的有了区别,我们也需要为村民提供更具现代化元素和年轻气息的文化产品。”邱雪萍说,经过多次商议,在衢州市旅委支持下,“山村音乐会”的方案不断充实,最终敲定每逢周六举办一场,“总有一场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

  夜幕降临,上海游客刘锦荣晚饭时听到农家乐老板的推荐,放下筷子匆匆赶来;桃源村村民徐国琴和邻居相约而至;担心傍晚堵车,衢州人陈阳订了民宿房间,此刻悠闲地散步前来……

  空间和舞台已经具备,人们屏息等待。

  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音乐响起,老家归来

  晚上7时30分,灯光暗下,前奏响起。“看到你的瞬间,心紧张得怦怦跳……”有别于平时唱惯了的美声歌曲,大头村村民蓝晓燕选择一首活泼的韩语歌拉开音乐会的序幕。台下,观众们被愉悦的节奏感染情绪,轻轻敲打着节拍。

  “正好配合‘我们的歌·80年代’的主题,我也想年轻一把。”直到歌曲结束走下舞台,43岁的蓝晓燕依旧难掩被乡里邀请成为开场嘉宾的兴奋。定居市区、以前隔一两个月才回村一趟的她,“这个夏天每个周末都回,音乐会一场没落下。”

  在更加频繁的往返之间,蓝晓燕发现,由于音乐会的缘故,生活多了不少新鲜事:与久未联系的朋友偶然在现场相遇,童年一起听音乐、唱歌的时光便一同浮现眼前;以前干完农活、吃完晚饭便准备入睡的父母,最近也会去赶个音乐会的“场子”,哼唱起各自喜欢的戏曲……

  “建筑整修、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固然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但只有精神文化的注入,才能真正给乡村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带来根本性改变。”1981年出生的麻广林,在第一场音乐会开始前两周,被聘请为策划总监。此前,他在市里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策划过城市演唱会,也策划过村歌、排舞比赛活动,有着丰富的舞台策划经验。

  “比起城里,策划乡村文化活动更有意思。”经常和村民聊天,他觉得,“很多艺术、音乐的事他们不懂,但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也爱凑个热闹,这种气氛是城里没有的。”

  而对于在第一场音乐会时,对摇滚、说唱等还难以接受的村民们,现在已经能很好地接受乐队和歌手不同形式的表演,以致于能容纳千人的场地经常爆满,晚到的人不得不站到公路边。麻广林有些诧异:“在山村适应当代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在适应新的山村。”

  更大的变化也在山间酝酿。开了10余年农家乐的赖月春,在城里报了一个古筝班和越剧班。以前客人有事找她,现在她主动找人聊天,碰上从事音乐相关职业的,问问自己好奇的问题,交流起来总是满脸自信。

  “生活得到改善的村民,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方式,也开始追求自身的进步。”在邱雪萍看来,这也是“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这句话的生动注解。

  城市和乡村、现代和传统交融——

  复兴活力在山里涌动

  晚上9时30分,原定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因为村民和游客纷纷要求上台表演而迟迟未能结束。台上,从小号到长笛、从芭蕾到街舞、从戏曲到流行音乐,大家拿出了看家本领。台下,人们用手机、相机记录下亲友的闪光时刻。

  参与现场安全保障工作的大头村村委干部赖忠卿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在舞台边走动巡查。从第一场音乐会开始,因为爆棚的人气,七里乡大部分乡村干部都到现场帮忙,防止意外发生。

  工作间隙,他也关注着舞台。“古老的歌曲在唱着童年的梦想,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前几周演唱的一首老歌《回家》,让他至今仍思绪万千。

  赖忠卿曾在江苏、上海等地打拼多年。回到衢州后,他在城里买了房,开了文化用品店,却始终觉得没有自己的根基,“越是远离家乡,就越想看清家乡,年老以后还是要回归家乡”。

  对于自己刚装修好、正在试营业的民宿,他也有了新的规划。等这个旺季过去,他要再调整装修,让每间房间更有特色,并将一楼大厅书架扩建,做成村里的公共图书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会慢慢转移到乡村”。

  “让人能够回来,这是乡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朱欣慰也在观察,期待赖忠卿的民宿能够成功,为七里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也让他多一些说服农家乐业主转型升级的底气。

  而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所有人欣喜。隔壁石梁镇村民将电话打到柯城区委宣传部,觉得音乐会不能只在七里乡举办,其他村也有条件办。于是,区里经过紧急协调,一场更具“秀文化”意味的“乡村好声音”策划出炉,各乡镇赛区选拔赛也于8月初陆续开展。

  “有生命力的乡村,不是简单移植城市的模式,文化同样如此。我们在将本土文化做得精致的同时,引入城市的现代化元素,寻找与村民、返乡人员,甚至是游客的共鸣,真正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复兴提供动力。”邱雪萍觉得,现在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底子很薄的山村挖掘本土文化。

  最近,朱欣慰在桃源村均良自然村里的尝试,挖掘山村耕读传家的传统,结合当地特产粽叶,设计打造“状元粽”,正是对这些想法的实践。

  音乐会还在持续。他们给8月底最后一场命名为“新村民计划·来年的歌”,既是再次相会的期待,也表达着希望更多力量建设乡村的愿望。人们在期盼,“山村音乐节”未来能够成为旅游品牌,让七里成为“乡村民谣之乡”。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