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南湖新丰镇竹林村:四年走出重生路

2017-04-29 08:46  来源:嘉兴日报记者 朱弼瑜 通讯员 唐雁耘 李奇良

  两侧青砖铺地,中间道路平坦,两边商户有长廊、挂檐相护。随着“三改一拆”推进,路两旁建筑外立面很快将统一设计,所有空调外机、店招都将有风格一致的“外包装”。道路两侧的绿道穿越集镇,沿着绿道漫步或骑行,将穿越农庄、竹林、田野、木廊,一条绿道,既能让人发现集镇市井民风,也能感受乡间花香竹韵……

  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漂亮村庄,就是曾以养猪而闻名的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从行人路过都要捂鼻的养猪大村,到形象彻底改变的美丽景观村,竹林村的这条重生之路走了四年。

  四年,还一座美丽新集镇

  “我们的目标是重现汉塘景,再现平林韵,”新丰镇党委书记柴敏军说,新丰镇将用一两年时间以工程推进和管理优化的双重力量,实现镇容镇貌明显改观,在重新塑造新丰镇中心地位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百姓获得感。对于竹林村的新面貌,柴敏军的想法是:“突出竹林特色。”

  在竹林村,整排的竹林将企业的蒸汽管道巧妙遮掩起来,大量杂乱弱电线全部落地铺埋。在绿影摇曳中走进竹林集镇,横七竖八的电线杆不见了,曾经崎岖不平的道路如今笔直平坦,破碎的人行道如今统一铺上了青砖,两边长廊下的各色小店让这里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商业氛围。现在,集镇主街建筑外立面即将招标,要为这个小集镇换上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格“外衣”。

  要领略竹林村的意趣,除了漫步在这充满市井风情的道路上,还可以在街头借辆公共自行车,穿越绿道,去寻找属于竹林村的湖上木廊、竹林步道、花间驿站这样的乡村风光。下载个手机APP,在这里就能用上无线WiFi。

  “没想到短短几年,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安吉的张亚兵在竹林集镇上开鞋店已经15年了,当初这里的脏臭让张亚兵吃惊,这种感觉犹在眼前,可最近几年的变化真正给了张亚兵惊喜,“环境好了,我们做生意也更方便了。”

  感受到巨大变化的远不止张亚兵。2013年,这里曾被形容为“闻不到一丝花草的气息,空气中弥漫一股猪骚味”。曾经的新丰镇竹林村,因养猪而致富。最高峰时,新丰镇生猪饲养量达50多万头,而竹林村,生猪饲养量高峰时超过10万头,占了新丰镇的20%左右,是嘉兴名副其实的生猪养殖最大村,生猪远销香港。但在富裕的同时,新丰人也在直接感受着养殖污染的不能承受之重。

  四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曾经以生猪养殖为支柱性产业的新丰镇和竹林村,忍痛开始了涅槃之路。

  之后的几年中,拆除违章猪舍、“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南湖区的三大中心工作,而新丰镇、竹林村更是重中之重。从2013年到2016年,仅竹林村就完成了生猪存栏量从10万头到清零的巨大转变。到2016年年底,整个新丰镇累计拆除违章猪舍216.35万平方米,河道出境断面水质监测已由劣Ⅴ类变为Ⅳ类,仁康塘、伍子塘、西青龙港、东青龙港、渡船桥港等主要河道更是保持在Ⅲ类水平。

  四年,换一个生活新环境

  生猪产业,在新丰镇有30多年的历史,在竹林村更是长期存在的支柱性产业。如今,当“支柱”不复存在,当镇、村环境都有了180°大转弯,村民生活会变成怎样?

  这是新丰镇的新课题,也是竹林村的新课题。

  一边拆猪舍、卖生猪,一边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专家引导养殖户转为种植户,由新丰成校提供免费课程为村民提供更多转业方向,帮助村民转产转业,而不少村民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未来。

  其中,周根荣、周凌峰父子的故事广为人知。

  2013年以前,他们是全村最大的生猪养殖户,猪舍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2013年以后,他们是森荣家庭农场的主人。2016年,周家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其实之前就感觉到环境已经吃不消了,”周凌峰说,村里来做工作,顺势就转了,成了全村第一家拆除违章猪舍转产的农户。转产之后,他们的农场做得风生水起,100多亩苗木把曾经臭气熏天的猪舍所在地变成了一片森林,还搞起了盆栽、花卉种植,并对外销售,建起了洋气的阳光房,甚至还可承办草坪婚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城里人。

  在周家的带动下,周边不少农户都做起了苗木生意,迎来了自家的“新春天”,也让这一片区绿树成荫,美丽乡村渐成规模。

  苗木种植,只是养殖户转产的方向之一。在竹林村,在新丰镇,大量养殖户变成了种植户甚至农场主,种菌菇、种甜瓜、种葡萄,甚至种藏红花,各种品类琳琅满目。

  而新丰镇的另一个拳头产品生姜,在生猪产业被淘汰的时候,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全镇通过推广“万元千斤”模式,有效提升转产户的经济收入,让转产农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不养猪也能致富,而且能在绿水清风中致富。

  去年,新丰镇“万元千斤”模式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家庭农场达到82家,生姜产业特色更为凸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98元的历史新高。

  不仅生活环境和致富渠道改变了,村民的意识也大为不同了,这次竹林村绿道建设中,樱花、绿树环绕的村居驿站是一大亮点,而这正是村民张坚坪曾经的家,“村里现在环境好了,我们都很支持的”。

  “以前家家户户都脏,也不觉得什么,现在谁家弄脏了环境,也许隔天就会被举报。”陈云华从四年前开始成为竹林村党委书记,是竹林村整个蜕变过程最直接的推动者和经历者,不久前的村组织换届选举中,他再次当选村党委书记。说起竹林村这些年,陈云华笑得很温和,“这些年干得是真苦,但现在想想我们是真的为百姓带来了点变化,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点事情,也挺开心的。”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