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美丽浙江迈新步 新一轮“811”建设行动助推绿色发展

2017-03-22 08:25  来源: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通讯员 傅皓 邵甜

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积极推进“五水共治”、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提升。图为改造完工后美景如画的新桥镇金大田村。 通讯员 王保初 摄

  浙江在线03月2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通讯员 傅皓 邵甜)2016年,我省开启了第四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新一轮行动目标更高、措施更实、特色更浓,把人民群众对优良环境、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其中。”省委、省政府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环保厅厅长方敏介绍,此轮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将围绕8个目标,部署11项专项行动,内涵和外延都更为丰富。

  一年间,浙江迎来了不少蜕变:全省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的比例达到77.4%,比上年上升4.5%;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1.1%,比上年上升6.0%;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8.4%,比上年上升3.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传遍全国。

  2017年,是全面开展美丽浙江建设行动之年,以基本建成生态省、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浙江又将迈向怎样的新征程?

  绿色经济

  增添发展活力

  在中国,浙江是经济发达的代名词。

  从改革开放初期“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的民营经济雏形,到现在成为以全国1%的土地、产出全国6%GDP的壮大经济体,在这片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不缺乏经济发展的充沛活力。可浙江也有着“先发的烦恼”——作为资源小省、经济大省,在经济高增长背后,曾经背负着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

  今年2月底,《浙江省绿色经济培育行动实施方案》伴随着初春的绿意一起到来,这是一份郑重的宣言: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绿色经济产业矩阵将初步建立。

  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驾驶员赵天龙,每天按时开着一辆白、绿两色相间的餐厨废弃物收运车出发,负责收运近20家单位的餐厨废弃物。在他眼中,城市绿色发展就是一只只黄色的垃圾桶中,餐厨垃圾处理轨迹的变化。作为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首批33个试点城市(区)之一的嘉兴,市区现有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3000家左右,每天产生约85吨餐厨废弃物。剩菜剩饭是否会摇身一变成了地沟油重新回到餐桌上?这是老百姓关心的大问题。现在通过集中处理,餐厨垃圾无害化规范处理为清洁能源沼气和制作有机肥料、工业油脂的原材料,从源头上杜绝了隐患。去年,在嘉兴的领跑下,我省又确定湖州、丽水、温州等8个城市为第一批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示范试点城市。

  节能、绿色、循环……这些关键词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去年,我省“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涉及企业1011余家。绿色经济,成为发展新的动力引擎之一。

  美丽城乡

  奠定公众自信

  “浙江农村的今天,就是全国农村的明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介绍了我省乡村环境治理的经验。这位来自田野的基层干部,面对镜头的时候侃侃而谈,显得格外有底气。

  他的底气就来自于对美丽浙江建设的自信。

  对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河长制”,朱张金再熟悉不过。2013年,他所在的华丰村就推行了河长制。村里有7条河,条条河有河长,日常巡查有记录,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他本人也成了一名村级河长。担任河长的这几年,村里的主干河道木鱼港从漂满垃圾、绿藻,重新变回了许多人童年记忆中清澈的模样,又有村民在河边钓鱼了。朱张金手机里的十多张村里主干河道木鱼港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在网络上走红,成了我省向全国展示城乡面貌变化的生动样本。

  木鱼港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去年是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全省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覆盖,八成以上的建制村已经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随着环境、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我省3万多个村庄实现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使得“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成了许多人的直观感受。去年,安吉、德清、浦江、江山、桐庐、象山等6个县(市)成为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市),产生了首批100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00个特色精品村。去年,全省新增的1020公里绿道,如同叶脉联结城乡、润泽大地。

  我省有上千个古村落,每一个都有独特的味道与历史文化印记。建筑学家楼庆西说,保护古村落,比保护故宫还难。难在历史的脉络寻找,难在让古建筑宜居,难在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但这样难的事情,我省已经做了5年。

  去年是我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浙江完成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项目的验收,开启科学利用的大幕,一本具有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著作《千村故事精选》呱呱落地。

  美丽浙江,不仅美在变,更美在保护传承间的“不变”。

  生态人文

  绵延浙江之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山水之间,是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精神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灵动。

  从天目山脉下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良渚遗址开始,我省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的故事就在这片土地上萌芽。从古至今,生态文明与之江大地这10万多平方公里的故事从未停歇。

  截至2016年底,我省已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市、34个国家生态县(市、区),69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绿色细胞、美丽细胞的创建,编织成之江大地上的绿色阵营。《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将全省划分为2400余个环境功能分区,形成了覆盖全省“一个区划一张图”的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制度框架。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中国将率先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创新国家、生态盈余国家、节能减排国家,带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绿色现代化,中国绿色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绿色发展的成功。中国的绿色之变改变着世界,而我们的生活方式正改变着中国。

  与之相对应,本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首提“生态文化培育”,将之单独作为一项专项行动实施。生态不再局限于生产生活,而是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浸润在日常生活中。去年,我省累计开展各类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活动4万余场、发放美丽浙江建设法治宣传资料260余万份,开展送法下乡、文艺演出3900多场。在拟制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节粮节水节电等绿色生活方式更是作为具体的行为要求,融于日常。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