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诸暨马剑镇:文化礼堂生金吐银

2017-03-07 11:02  来源:诸暨日报记者 屠金良 翁均飞 费晓笑

  近日,在马剑镇剑辉村文化礼堂美食体验中心,52岁的村民许爱平做出了人生第一挂长寿面,移到门口阳光下晾晒,面条如瀑布一样。师傅倪志华站在旁边指导:“你拉面的力度控制不好,面条粗细不均,有的还断掉了。”

  当天,马剑镇政府在建辉村举办长寿面制作培训,5位妇女动手做,20多位妇女一旁观摩。师傅倪志华是马剑镇的一位巧妇,制作长寿面已有27个年头。她说:“做面条都是手工活,揉面、搓条、发酵、拉面、晒面、收面,从头天下午开始,一直要忙到第二天上午,中间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马剑镇制作馒头、发糕、长寿面、豆腐皮等纯手工食物已有几百年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马剑的长寿面是咸的,烧出来的面条不会糊,口感柔软润滑。马剑馒头因是发酵而来的,故寓含着“发财”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美食文化,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去年,马剑镇政府开办了马剑传统美食创意培训班,培训馒头、发糕的制作;今年,又开始举办长寿面和藤梗制作培训班。“我们已经培训了200多名闲散妇女,其中不少人靠制作传统美食赚钱了。”镇妇联主席徐丹说。

  培训发糕制作工艺的师傅,是建辉村妇女主任费杏美,今年40岁。她家的房子就在村道旁边,去年7月26日,开出了小吃店,现场制作发糕销售。这些发糕,原料不再是单一的米粉,增加了紫番薯、玉米、火龙果等各种颜色的食材;花式也多起来了,有十二生肖、双喜、“金山银山”等文字和图案。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正月初一回娘家,从初二到十五,每天都在做发糕,一天营业额有近千元。”费杏美自豪地说,今年销售额预计会超过10万元,收入不比做砖匠的丈夫少。

  每逢旅游旺季,建辉村就开放文化礼堂的美食体验中心,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美食。建辉村村主任许时标说,这些美食都是现场制作的,很新鲜,也没有添加剂,游客吃得放心,吃好以后往往还要买一些回去,最远的都带到了柬埔寨和澳大利亚。

  建辉村村民许华辉夫妻之前在城里饭店打工,看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就回村创办了微笑农庄。“客人既有诸暨本地散客,还有杭州、上海的团队游,旺季时每天营业额有2000多元,现在比在城里打工时要赚得多。”许华辉说。

  目前,建辉村403户家庭,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销售75户,经营农家乐8家,从事自行车、皮划艇等旅游项目和采摘基地5家,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占村民年收入的60%左右。“诸暨一些企业到我们村里来开年会,上海旅游团游了五洩景区后住到我们村里,台湾大学生来我们村里交流参观,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村党支部书记许应山感慨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山区乡镇很穷,很多老百姓捧着‘金饭碗’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还要出去‘讨生活’。”马剑镇党委书记徐林焕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如今镇里利用闲置劳动力、土地和房屋,给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里就能赚钱。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