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e!# 确保饮用水安全,事关每一位市民的福祉。对于许多海宁人来说,保障饮用水安全,首先就要确保水源地长山河的水质安全。
昨天,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已全面进入生态修复阶段,其中长山河第三水厂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已种植绿化200多亩,完成工程量50%,预计年底可完成全部477.2亩绿化种植。
种植477亩绿化守护长山河
昨天下午,记者穿过海昌街道胜利社区,来到长山河边。记者看到,在长山河边密密麻麻全是刚刚种下的苗木,这些苗木一排排一行行,裹着厚厚的布,像是护卫。苗木丛中,一些工人正在松土、挖沟。
“以前这里是窑厂、那里是水泥厂,现在已全部拆除,并要种上绿化。”市环保局副局长沈卫指着眼前的这一片树木说,去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腾退并在对土地修整后,今年7月,我市启动了长山河第三水厂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
长山河第三水厂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总面积477.2亩,总投资1833万元,建设范围从海宁大道至双喜路,内容主要包括苗木种植、节点绿化、桥梁等工程,主要在长山河两岸100米至200米范围内种植苗木和绿化。目前该工程已种植苗木5500多棵,面积达200多亩。
随后,记者来到利民桥上,从桥上望去,长山河岸边百米之内苗木已初具规模。在双喜村附近,可以看到两辆大型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几名工人正在测量标高。“这边岸上的绿化范围在200米以内,土方造型做好,就可以种植苗木了。”沈卫告诉记者,长山河第三水厂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预计今年底能全部完工。
增加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沿着长山河,一路探寻,在这些已种植好的苗木中间,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胜利社区北面、长山河绿化带中出现了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沟渠,有些沟渠填满了水,有些沟渠干涸着。
“这里为什么要有沟渠,以后要填掉吗?”记者问。
“不是,这是我们特地开挖的,有大用处。”沈卫介绍,和种植苗木、绿化一样,挖沟渠也是为了修复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工程完工以后,我们打算在这些沟渠里种植芦苇、野茭白、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放殖水蚯蚓、螺蛳、蛙、鱼苗等生物,沟边种植地被植物,并投入一些有助水质改善的菌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去除污染物的主要途径。所以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关键就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如此一来,河道水质净化效果会越来越明显。”沈卫表示。
在利民路西侧,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水彬,而且扩建了原来的荷花塘。沈卫说,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保留原来的生态系统,而且可以让项目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全面展开生态修复
提高水源稳定性
我市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八大行动计划之一。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第三水厂长山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企业腾退工作。与此同时,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已完成长水塘河道治理(清淤与生态护岸修筑)、海昌街道办事处北区块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了长山河河岸与清淤工程、长山河生态修复工程。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长山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面积共5200亩,其中2760多亩是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另外2000多亩目前已经全面开展生态修复,这标志着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重心已由隐患点整治逐步向环境生态修复转移。
“生态修复工程做好以后,这边会实行全封闭,结合长山河(水源地段)清淤禁航等措施,第三水厂水源安全得到更好保障。”沈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