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早上6点不到,俞金宝就起床了。今天又有三四百名预约好的游客,要来他的果园摘葡萄。
他慢慢溜达到果园,看着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心里说不出的舒爽。
45岁的俞金宝是安吉天荒坪镇余村人。十多年前,这个村子因为矿山远近闻名,整日粉尘遮天,炮声隆隆,果树不产果,连竹笋都长不好。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如今的余村竹海摇曳,青山环绕,村民们和俞金宝一样,不卖矿石卖风景,日子越过越红火。
开矿挣钱却牺牲了环境
小山村痛定思痛谋转型
余村是个只有4.86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山林面积就有6000余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上世纪90年代,这里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
都说靠山吃山,炸山采矿成为余村人的“生存之道”。余村村委会主任潘文革回忆,“当时全村200多户,一半以上家庭都有人在矿区务工。”
俞金宝1993年就进了矿山,在里面开拖拉机,运送矿石。
“那几年靠着采矿,钱是没少挣。”但其中的苦涩俞金宝也忘不了,“灰尘大,常年都是灰蒙蒙一片,家里不敢开窗户。还有五六个人,在开矿的时候出了事。”
2003年起,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的大背景下,余村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村集体经济收入锐减。
俞金宝只好外出做事,他打过工,办过厂。2013年,当他回到余村时,差点认不出这个美丽的村庄。
环境变美游客多了
他看到商机回村创业
关掉矿山和水泥厂后,余村重新编制了发展规划,发展生态旅游经济。2008年,余村借助安吉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建成了精品村。
整治环境、污水治理、拓宽道路……环境变美,商机也来了,村里千年的银杏树,参天的水杉都成了旅游资源。农家乐、玩漂流,游客一批又一批。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俞金宝看到了机遇,“我承包了50多亩地,投入200多万,打算搞休闲农业,种上瓜果蔬菜,搞采摘游。”
他拿出20多亩种葡萄,选育15个品种,用的是农家肥。这个葡萄庄园,今年7月份一开园就人气极高。
“周末能来三四百人,平均一天进账一万多元。”对这个收入,俞金宝相当满意,“在外面那么辛苦,也不见得有现在好。”
实现生态致富
村民收入翻了三番
如今的余村,像俞金宝这样靠生态致富的可不在少数。
村民胡加兴被称为“千万富翁”,他在村里搞漂流,加上经营的农家乐,一年营业收入200多万元;
潘春林办起全村第一批农家乐,如今联合村里其他4户农民,发展成农家乐的连锁品牌,日接待游客两百多人……
2015年,余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299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75万元。全村现有民营企业18家,农家乐14家,观光休闲旅游景区3处。
村主任潘文革说,比起十多年前开矿山时,现在村民的收入翻了三番多,全村280户农户拥有小轿车200多辆,另有七八十户村民乡下有一套别墅,城里有洋房。
这几年,村里还相继建成了文化大舞台、文化礼堂、数字电影院等文体设施,还组建了老年门球队、青年篮球队、妇女排舞队等多支文体队伍,一到节假日,就组织活动,还成功举办了全民运动会、余村村晚等各类文体活动。
这个原来卖石头的村庄,如今在卖风景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