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义乌5月16日电 (见习记者 杨晨 市委报道组 王罡)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难以量化的“诚信”变成了直观的数据。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并发布全国首个监测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标——义乌市场信用指数。经营户的每一笔买卖都会被评价、分解和累计,构建起以信用指数、品牌培育、质量监测为链接,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调解、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机制为保障的信用监管大平台。这套模式推行以来,义乌市场经营户违法率下降了三分之二,客商满意率达97%。
随着互联网经济兴起,诚信文化也在虚拟世界发挥着巨大作用。义乌通过“义乌购”平台,将7.5万个商铺集体搬上网。去年3月,又在“义乌购”平台颁发全国首批网上商户营业执照。现在,客商不仅可以在实体店铺看到各个经营户的信用商位评级,也可在“义乌购”平台上查询信用记录。义乌同时在全市建立电商企业信用档案,对虚拟市场分类监管。在义乌,不管线上线下,诚信记录互联互通,诚信交易保障体系可管、可控、可溯源。
义乌市场的商业诚信监管模式已在全市逐步推开,成为范围更广的社会信用体系。去年8月,义乌被正式列入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义乌信用中心也随即成立。如今,该中心已全面归集51个政府部门、90家金融机构的1071项信用数据,涵盖主体基础信息、良好信息、失信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多维度信息,形成了覆盖42万法人、208万自然人、1470余万条记录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数据库。
这个信用数据库好比义乌的“诚信档案馆”。义乌信用中心主任叶凌青介绍,市民可以查询自己各方面的信用状况,而政府部门也会将此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业项目招选、财政资金扶持等的参考依据。“档案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不久前就有11家企业因失信行为,被收回市场商位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