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小县域 大创新

2015-12-07 07:1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记者 刘乐平

  浙江日报讯   这个时代属于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县域通常被认为是区域科创体系的“最弱一环”,其要素资源、企业实力、创新能力等,与大城市存在天然差距。

  创新驱动这个“大战略”怎样才能在“小县域”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近年来,浙东山区县新昌铁了心抓创新,破“四不”(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评价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促转型。新昌先后实现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路子。

  创新怎么更接地气——

  科技产业紧密结合

  时下有一种说法,“不转型是等死,瞎转型是找死。”在新昌采访,当地企业家用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将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抓创新,转型升级就能闯出一条新路。

  围绕做强主业来创新,这是新昌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记者曾多次前往新昌采访,大企业还是那几家,但每次都有新发现,不少企业已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有的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单打冠军”。

  从摩托车铝制轮毂起步的万丰奥特,如今成长为全球汽车轮毂行业的领跑者,与奔驰、宝马等国际高端品牌成为长期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说,“万丰奥特从生产轮毂到智能化装备制造,到新材料研发,再到新能源动力总成,这些创新都是环环相扣的,并且都是基于主业之上的发展。”

  像万丰奥特这样围绕主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在新昌比比皆是:浙江医药拥有257个专利、10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和成是深圳中小板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全国行业龙头企业;三花集团1997年拒绝了美国一家公司的收购,10年之后成功实现了反收购。据统计,新昌现有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企业2家,全省技术创新百强企业3家、十强企业2家。

  传统产业插上网络化、智能化的翅膀,焕发了新的活力。传统产业在新昌占有很大的份额。

  新昌企业敏锐地把握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的机遇,主动作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嫁接,做强产业链。

  以原有装备制造业务为依托,通过补强短板、创新模式,陀曼精机组建了4家集研发设计、设备安装、软件开发、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从专卖装备向卖装备与服务一体化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转型。总裁俞朝杰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成立才3个月,就已做了5家企业的设备改造和运维服务。现场演示看到,远隔千山万水,异地企业被改造过的设备运行情况一清二楚。

  记者从新昌经信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7月,该县机械装备等产品的智能化率达70%。今年启动实施“两化”融合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337个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项目。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抓创新,哪怕是新兴产业的培育,也是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的需求来进行。围绕纺织印染机械智能化、网络化的市场需求,新昌有意识地培育传感器等装备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软件、研发设计等产业的发展。

  创新要素如何汇聚——

  不求所有但为所用

  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新昌没有高等学校和研究型的大院大所,原先人才数量不多、底子薄,能够投入的研发经费也有限。再加上,新昌是个山区县,百里岩疆,三面环山,交通不便,招引人才的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现状,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共识:县域位于省级科创体系的末端,因而提高创新能力绝不能单凭一己之力,需要借梯登高、巧借外力,更要敢于立足本地、跳出本地来集成配置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招才引才,新昌企业常有“神来之笔”。

  从北京到新昌,从国营大企业到私营小工厂,屠世润老人自己也未曾料到,自己可以在这个山区县城待上整整10年!2005年,从北京内燃机集团总公司退休的屠世润,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美力结缘,并受聘为企业技术顾问,企业那时候比较小,产值不到3000万元,现在已经接近3亿元。

  比产值增长更快的,是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在屠世润的帮助下,美力科技在研发上不断有新突破,还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上逐渐拥有话语权。目前,全世界弹簧钢有8个发明专利,其中一个就是“美力弹簧”新发明的,用这种钢制造的弹簧,缩放100万次都不会断裂,远远超出30万次的平均水平。

  “真的没想到,在这里我可以发挥这么大作用。”屠世润老人的感慨再一次证明,美力科技董事长章碧鸿的“慧眼识珠”。“对我们来说,能帮助企业成长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哪怕什么头衔也没有”。

  这种“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观在新昌企业深入人心。新昌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实行“户口关系在外地、平时工作在新昌”模式。鹤群机械、康立自控等企业长期引进杭州一些大学的创新团队,以“5+2”、“4+3”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新昌引进的海外工程师和资深专家、研究生人数均呈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已引进“国千”、“省千”人才4名,海外工程师、资深专家65名,同比增长221%,研究生1110名,同比增长348%。

  新昌还在探索企业多研发中心模式。目前,新昌已建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智力富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26个。今年,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支持下,在当地设立了新昌研发大楼,目前已有4家企业入驻,还有10家企业正在入驻。

  立足山区,胸怀全球。新昌企业家很早就开始通过与海外先进企业合作,引进技术。2012年以来,已有8家企业实现海外并购,资金超过40亿元,由此迅速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如万丰奥特出资11亿元收购了全球顶尖的镁合金生产企业加拿大Meridian公司,进入新材料领域。

  政企关系怎样处理——

  戮力同心各安其位

  新昌司法局副局长钱立锋第一次踏进新昌华雄机械有限公司大门时,受到的“接待”非但不热情,甚至有点令人尴尬。“企业是我们自己办的,你们来指导啥?”作为县里指派的科技指导员,钱立锋的任务是来为企业服务。

  开头虽然不顺,钱立锋并未气馁,依旧隔三差五往厂里跑。在新昌,像钱立锋这样的科技指导员有200多名,他们被分别派驻到200多家规上企业,为企业解决各种难题。

  新昌政府想得最多的是,为企业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生态。县委主要负责人认为,依靠科技和人才推进转型升级,既是企业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政府服务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在营造环境的问题上,政府不能无为而治,而应积极引导、推动。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难的是尊重企业家精神、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新昌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向企业创新倾斜。比如,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每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近3亿元,今年还设立了3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力度前所未有。

  如今在新昌,出现了“别人是忙着渡难关,新昌企业是忙着上项目”的喜人局面。7家上市企业都在上10亿元以上的项目,如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正在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55亿元的汽车项目已经启动建设;三花集团与以色列HF公司合作已成功研发首个超临界并联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单元样机。

  政府全力做好“店小二”,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新昌涌现了一批以实体经济为阵地、坚守主业的企业,以创新求发展,向创新要红利。陀曼精机每年的利润都投入在新产品研发上,创新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倍,成为中国轴承套圈车削自动化装备领域的领跑者;远信印染机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的比例达到6%以上,销售额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还有达利丝绸、得恩德制药、凯成纺织机械等一批企业都将全部利润投入新产品研发。

  好体制激发新活力。今年初,新昌在18家企业开展创新激励机制试点,采取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一次性科研重奖等多种模式,重奖科研人员。在三花、新和成、京新等企业,普遍实现股权激励,万丰、浙江医药等企业实行项目制奖励,目前激励机制已在54家亿元以上企业全面推行。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