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衢州:来自绿水青山的竞争力

2015-08-18 07:4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记者 徐峻 苏靖 毛广绘 通讯员 颜伟杰

  浙江日报讯 生态优美的三衢大地,一种新的竞争力正在形成。

  是的,衢州没有因为保护绿水青山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为了绿水青山,衢州近年来主动关停企业600多家,淘汰落后生产线700多条,否决400多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增速虽有所放慢,但在转型发展中经济结构逐渐向好: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2%;服务业投资增长20.2%。与此同时,新产业逆势而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0.1%。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衢州,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也肩负着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让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的历史使命。

  生态就是一种竞争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各方数据显示,衢州的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遍地开花的家庭农场、星火燎原的乡村旅游,以及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正转化为衢州新的竞争力。

  家庭农场热起来

  生态优势,是发展优势;生态资本,是发展资本。在农业领域,这样的生态竞争力显得尤为明显。

  衢江区莲花镇现代农业园区的陈建海家庭农场,一幢占地5亩的现代化玻璃温室格外引人注目,一颗颗红的、黄的小番茄挂满枝头,10多名农业工人一边采摘,一边清理已经采摘完的番茄藤蔓,为接下来的新品播种做准备。

  “我们种蔬菜的效益,比农户单家独户种要高多了。”农场主陈建海说,衢州空气好,污染少,利用设施和科技,种出来的果蔬销路不错,效益更好。眼下大棚要开始新一轮的新品播种,光番茄就有将近30多个品种,效益是普通番茄的两倍以上。

  在莲花镇现代农业园区的3200多亩种植基地里,到处都是像陈建海家庭农场式的果蔬基地,因为产品品质好、质量安全,节假日还吸引了不少前来采摘、采购的市民,被称为“开放的田园超市”。

  经济效益,是农产品竞争力的直接体现。而这背后,是衢州4520家家庭农场对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药化肥减量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追求……农产品越让人放心,越能卖出高价。衢州农民深谙此道,就在“放心”上下功夫。常山县同弓乡甚至按“欧盟标准、德国模式”,聘请有机农业专家团队创建起了纯生态农场。

  这些组织化程度更高、科技利用更广泛、市场反应更灵敏的家庭农场,经营着衢州近50%的流转土地,逐步打响了“横山荷花”、“杜泽茭白”、“开化青蛳”等一批生态农产品品牌,成为衢州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衢州农业局农技专家贾仕金介绍,2014年,衢州共新培育出有机农产品131个,新建有机农业基地10.4万亩,累计获得“三品”认证428个,开化县还成功入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家庭农场改变的不仅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也在改善着衢州的农业生态环境。在“五水共治”、整治生猪养殖污染过程中,衢州生猪禁限养区农民的“猪棚”换成了“菜棚”、“菇棚”、“厂棚”模式,让环境、农户都受益匪浅。

  在种植茶树菇的建飞家庭农场的带领下,衢江区杜泽镇堰坑头村的养猪大户舒建平,和村里另4名养殖户,把原来的猪场改成5层架子的菇棚,整齐地种上了茶树菇菌棒。“种出的鲜菇,建飞家庭农场保底收购,10万袋茶树菇,预计每年毛利润就有30多万元。”舒建平边算账边说。

  生猪饲养量最高达750多万头的衢州,经过两年的整治与改换,已成功消减生猪养殖量200万头。留住了绿水青山,门前溪水更清了,村里臭味不再了,家庭农场为衢州的绿色发展竖起了“土地换金”的样本。这样的市场主体还在市场搏杀中锤炼了各自的竞争力。多位村支书告诉我们,如今不少在外打拼的农家子弟已陆续回来了,他们还试图用自己的新技能和新视野,帮助家庭农场再开辟一片新天地。

  乡村休闲显活力

  猪养得少了,低小散工厂也关了不少,农民增收怎么办?我们在衢州接触的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似乎较为淡定,因为乡村休闲游形成了新的经济带。

  一条被称为“西黄玉带”的小溪穿村而过,小溪旁,游步道、亲水平台、堰坝静静守候着这弯清泉;河岸上,土楼群、祠堂侍立,默默倾听岁月流淌的声音……去年以来,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结合“五水共治”、“国家东部公园”建设,变成了以“乡村民宿”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治水造景、生态富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去年5月1日龙门村19家民宿集体开张,今年到目前已经增长到23家、248张床位。2014年旅游人次达2.2万人次,今年到目前有1.3万人次。村民柴金女经营的客栈短短4个月就实现了30万元的毛收入。

  龙门村的村民习惯了在家门口看各地来的游客。眼尖的村民还看到了商机,走进村民汪配好的小卖部,一排土特产货柜让人眼前一亮,土蜂蜜、番薯干、茶叶……农家最普通的物品成了游客眼中的稀罕货。“有些游客走之前碰上村里哪家杀猪,也会买上一点,甚至连箬叶也要。”汪配好说。

  水好山好,风景更好。衢州市旅游委员会介绍,衢州不仅有优质的水资源,还有1004.4万亩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71.5%。绿水青山,让以“九溪龙门”为代表的现代乡村休闲旅游,成为衢州的朝阳产业。

  环境美了,客人就多了,村民致富的办法也多了。黄塘村是常山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不过,去年村里因地制宜实施了八面山漂流项目,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黄塘村的万亩原始油茶林变身油茶花海观赏基地,引来八方游客。村民们纷纷感叹,原来好的生态真的能生钱。

  作为全国首个以乡村旅游为主打的4A级景区,柯城七里乡的“桃源七里”,结合整个景区规划,村民办起了高端民宿。“跟生态结合在一起,这里的一张床铺能卖出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柯城区农家乐协会会长蔡建华说。

  融合了乡村环保理念的民宿旅游的兴起,让七里乡和周边乡镇的村民纷纷参与分享“生态红利”。石梁、沟溪、姜家山都发展起了各有特色的采摘游、观光游等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还有村民做起了农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形成家庭农场融合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态势。

  此时此地的民宿,已不仅仅是增加服务业收入,而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服务业的空间大大开拓,而且一二三产得以充分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一种新的产业竞争力由此形成。在家门口感受到这种竞争力,让更多村民自觉地为绿水青山站队,决不允许让好山好水受到一丝损害。

  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衢州涌现出柯城“黄土岭、大头寸、寺坞村”,衢江“东坪村、茶坪村、灰坪村”,江山“花园岗、清漾、廿八都”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村。仅2015年春节期间,衢州农家乐就接待了游客15.4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171.41万元。

  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成了农民致富的资本,还带动了农村电商的热度,让小村庄连起了大市场。“游客回去后还想着我们的农产品呢。”淘宝特色中国衢州馆负责人介绍,去年仅龙游馆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就超过了6600多万元,如今正在全市开设村级服务站,挖掘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以此开拓更大更广的市场。

  绿色产业新长成

  依山傍水的仿古建筑,围墙上画满了漂亮的鱼,更吸引眼球的是门口一个由鹅卵石垒成的鱼塘,数十条红白相间的锦鲤自由嬉戏……

  龙游县湖镇镇文林村,兴隆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的李义经过几年的摸索,“兴隆锦鲤”渐渐在国内闯出了名气,最贵的鱼卖到了30多万元一条。“锦鲤被称为水中活宝石,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好水是养出好鱼的源头。”李义说。

  拥有10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的衢州,水量丰富,而且Ⅰ、Ⅱ、Ⅲ类水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95.2%,其中,Ⅰ、Ⅱ类水更是占到了一半左右。好水出好鱼,曾经无人问津的开化清水鱼、江山鳜鱼、柯城鲟鱼等水产品,如今都成了村民的金字招牌。

  一江碧水也使衢州认识到,不能再走消耗绿水青山的老路,产业的发展必须与衢州的绿水青山相融合。治出了好水,慕名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娃哈哈食品饮料、伊利乳制品、浙江佰利佰瑞蓝莓饮料等一批奔着好水而来的项目纷纷落地。

  水,已经从最普通的资源禀赋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金名片”。不经意间,衢州长出一个“涉水产业”,去年,全市引进涉水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44.1亿元,同比增长90.2%。在衢江区,涉水产业已经占衢江规上企业产值的40%左右。

  依赖优质水源的特种纸行业则借势发力,在保护生态同时赢得了快速增长。在衢州,特种纸制造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五洲特种纸、仙鹤特种纸、夏王纸业等企业的造纸用纸浆100%从国外进口,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加上对环保设备的投入,生产环节中的污水处理措施到位,已能够做到了水的循环使用,环保测评全部过关。

  近两年来,衢州特种纸行业增势喜人,产值年均增长12%左右,与衢州其他产业相比,特种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利税增长幅度均名列前茅。目前,衢州特种纸产品已覆盖了16个大类,近70个细分品种,总产量达到698.155吨。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们发现,衢州还是一处养生养老的好地方。“衢州的生态环境质量高,非常适宜养生养老。”衢州环保部门介绍,2015年上半年,衢州全市21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达标率100%。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100%,市区空气质量(AQI)达标率82.8%,PM2.5平均浓度仅为49微克每立方米。

  资本显然迅速嗅到了商机,在衢州对外推介项目时,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特别获青睐。

  江山市碗窑乡碗窑村,依山而建的日月湖度假村,见证了衢州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当初简单的农家乐,到现在扩展到3家不同风格的四星级度假村,这儿已经成了江山旅游接待中心。”日月湖度假村负责人说,去年度假村平均入住率在85%以上,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与此同时,五龙湖国家生态度假试验区、信安湖滨水旅游度假区、江郎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龙游石窟休闲旅游度假区、钱江源旅游度假区……一大批依托衢州绿水青山的养生养老大项目频频落地,吸引着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游客把衢州作为休闲养生、养老的第二故乡。

  生态更美,产业更和谐,对于那些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产业来说,绿水青山显然有特别的吸引力。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来自绿水青山的竞争力已日益清晰。过去,坚持绿色发展的衢州,因之得益。而未来,再看绿潮涌衢江,一浪更比一浪高,衢州绿色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来自绿水青山的竞争力。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