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慈溪横河镇:乌玉桥村在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

2015-01-30 10:57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记者 邹洪珊

  #!time!#从今年的元旦开始,慈溪坊间一直流传个消息:慈溪横河镇乌玉桥村发现了一座古墓。有人说,这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丞相史琳之墓,有人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传闻越来越多,可事实如何,没人能下定论。

  现在,这个古墓的谜团也许可以解开了。昨天,文保部门的专家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墓中出土了3000年前的陶器。

  发现——

  想造公园的土墩下

  挖出个大黑洞

  记者最先接到这个线索,早在今年的1月8日。

  当时,记者赶到乌玉桥村,一个土墩外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土墩旁边,站着最先发现古墓的村民,杨吉先和杨吉安。他们俩是堂兄弟,家就住附近。

  杨吉先告诉记者,村里准备用这块地建一个公园,中间弄个草坪,放置一些健身器材。1月7日开始进行土地平整,没想到挖掘机刚开始刨土层,就发现了一个黑洞。

  “这个洞很深,刨的时候发出了空旷的声响,听着很不一样,我们就停下来瞧个究竟。”他们往下一看,洞很深,至少有一个人的高度。

  从洞口,还挖出一块石头,长约2米,重达2吨以上,堪称巨石。杨吉先当即让村民一起帮忙把洞口封住,赶紧跟村里汇报:“可能发现古墓了。”

  猜测——

  它与明朝丞相墓

  是否有关联

  村民告诉记者,这不是村里唯一发现的古墓,附近还有一座丞相墓。

  他们口中的“丞相”,是明朝的御史大夫史琳。

  记者查了一下资料:史琳,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成作二年(一四六六)进士,弘治(一四八八至一五0五)中官至右都御史,赠太子太保。

  今年63岁的杨大伯告诉记者,他爷爷就是看守史琳墓的。“丞相墓的附近有一间庄屋,专门用来看管墓的。墓园很气派,前面有个石牌坊,进入墓园后,一排的石人石马。墓园里还留下了一块皇帝御赐的牌匾,大概写着‘正德元年,八月十七日’,不过这块匾几年前拿到文物部门了……”

  不少村民都猜测,这次发现的古墓就在史琳墓地的后侧,会不会有关联呢?

  挖掘——

  专家初步判断

  古墓建造年代最晚也在春秋战国

  从本月初开始,宁波文保部门入驻小山村,开始对古墓进行考古挖掘。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发现古墓的当天,来自宁波、慈溪等地的文保专家就曾来过现场,说从古代风水角度来看,墓地的选址非常好,后侧的靠山如同椅背,两侧也有山如同扶手。

  伴随着现场的清土工作后,整个墓的原貌慢慢显现:

  现场没有砖块,墓壁都是石头砌造,墓顶用一个个大石块平整铺着。

  “这个造墓的做法比较古老,基本可以判断,和明朝史琳的墓没什么关联了。”一位专家表示,据初步判断,这个墓应该是2000多年前的,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地,应该也是当时的富贵人家。

  墓地的主人究竟是谁?考古专家表示,这还需要等考古挖掘研究之后才能确定。

  出土——

  昨天又有文物出土

  经鉴定为西周时器具

  好在,本周考古工作有了新进展。

  周一开始,考古队把压在墓壁的石块陆续搬掉后,再经过两三天的清土工作后,露出了一条大约10几米长、2米多宽,1米多深的大坑。

  昨天,记者接到消息,墓里有文物出土了。

  下午三点,记者赶到现场时,十几个工人正在墓道里紧张作业。

  “有了,有了。”一个工人用小铲子在土上一插,用手刨了几下,一个黄褐色的碎片露了出来,工人们将它放入了边上的一个袋子里。

  这个袋子里,装着很多东西:一个疑似茶壶柄的器具残片,几个陶盆的碎片,虽然外围粘着土,还是能看出精美的花纹。

  “这些不算什么宝贝,更好的东西应该还在地下。”一个工人用铲子点了点脚下。记者注意到,工人们作业的墓道很宽敞,有14米长,宽约2米,高度已能容纳一个人。

  墓的具体年代确定了吗?文保部门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但记者从当地村干部打听到,已有专家对昨天挖出来的东西做了鉴定,说是西周的东西,距今约有3000年了,“我们有点想不通,专家说2000年前我们这是海,那怎么会有人居住呢?”

  专家——

  这个古墓的风格

  和春秋战国时越族墓葬接近

  对村民的疑问,记者咨询了慈溪市志办的专家。

  专家说,慈溪横河的成陆比较早,特别是乌玉桥村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生活。但在5000年的历史中,这段海岸线也是在不停变化中。

  比如“童家岙遗址”,在距今65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镇南部翠屏山丘陵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但5000年前,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海水的高度比现在的海平面高,那里成了海,人们只能迁徙到别处。

  所以,这次发现的3000年前的墓葬,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3000年前这里并不是海,有人居住;到2000年前这里成了海,居住的人就搬走了。

  至于墓葬主人是谁,他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童家岙遗址的后代,又搬回来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浙北、苏南良渚文化中心地带迁来的移民,先到匡堰乌龟山,再随着海岸线的变化,又迁移到这里。

  这种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他说,春秋战国时期最典型的越族墓葬,就是石壁,石顶,石砌围坎,跟此次发现的石墓同一风格。

  但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还有待文保专家最后的挖掘结果。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