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河南里村联村干部方淑云到村民陈樟明家里走访。今年47岁的陈樟明在镇上一家小钢铁企业打工,年初上班时不幸铁水溅到眼睛里。事发后,方淑云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为他做工伤事故鉴定,解决了他的医药费问题。接下来陈樟明还要到浙医二院做第二次手术。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4月15日,建德寿昌镇来了一支“史上最大规模”采访团。
镜头和笔尖对准的不是寿昌千年古镇,也不是桂花村里的温泉,而是乡镇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做法和经验。
当天的采访座谈会上,由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宣传组组长陈陆军带领的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调研组组员们评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民情转变作风这一“老办法”,依然是当前密切干群关系的“好办法”。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寿昌做法,贵在全覆盖,贵在解决问题,贵在坚持。”陈陆军说。
全覆盖——
寿昌全镇干部被编入27个走访组,对应27个村(社区),每组确定1名中层干部担任联村组长,安排2到3名联村主力,乡镇班子成员联片,每人都有走访任务,人均要走近200户,全年走完镇上每户人家。
解决问题——
寿昌镇的居民说,生活中多出来的,不仅是那张写有联村干部姓名和电话的“连心卡”,更是不间断地嘘寒问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2012和2013年,全镇累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1000多条,解决859条,落实困难群众帮扶资金120余万元。
“这些问题中,需要较大额资金的民生项目,由镇里乃至市里解决;一些个性问题,我们称之为‘微心愿’,由联村干部负责处理。”寿昌镇党委书记吕平说,今年镇里已经安排第一批领衔事项18件,投入资金300多万,每个村(社区)还安排1万元左右资金,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
建立了长效机制——
干部人手一本《走访登记本》,一户一登记,走访情况定时汇报,每周汇报,每月检查,每季通报,定时督查定向考核。
“走村入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增加信任,常来常往增加感情。”吕平说,三年坚持下来,不仅干群关系密切了,干部素质提高了,还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
寿昌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做法,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也得到了中央、省领导的肯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组部部长赵乐际等领导对此批示肯定。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建德调研时,对寿昌的“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做法,也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推广。
用脚走出来的“寿昌经验”
“寿昌经验”好在哪里?寿昌的百姓、村干部、参与走访的乡镇干部最有发言权。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我家农家乐
最快8月开张
李和林
(河南里村村民)
我们与寿昌镇隔着一条寿昌江,村前南浦溪水流清澈,千年广安禅寺非常有名,廊桥、亭阁、别墅、公园、田野、摩崖石刻、珍贵树种,我们村也都有。这么好的地方,你说是不是应该搞个农家乐。
琢磨来琢磨去,不如马上行动。
我搞过运输,赚了钱造了两幢房子。现在大儿子在镇上做汽配生意,小儿子大学毕业在杭州,我和老太婆带着孙女住在村里,有幢小别墅空着多可惜。
年初,联村干部方淑云(镇统计办主任)来我家走访,聊天中,我就把开农家乐的想法告诉了她。
没过几天,她就告诉我,村里有这个想法的人好几个,大家可以谋划谋划。
她和村书记李志根,把我们四户叫到一起,初步想法现在已经定了——村里准备成立一个农家乐休闲旅游公司,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经营;镇里协助我们搞全村旅游规划,还准备把广安禅寺旁百来亩田集中起来种水果,成立合作社开展采摘游。
前段时间,我们还去桐庐芦茨、荻浦等几个乡村考察学习。现在,我正埋头装修,冰箱空调也在买了,最快8月份就可以开张,欢迎大家来住哦。
村里喝上了
新安江的水
高炳良
(南浦村党委书记)
刚开始听说干部要挨家挨户走访,心想:估计是走走形式、一阵风过去就结束了。
想不到,这阵“风”一刮刮三年,看样子还要继续刮下去。三年下来,从心底不信任到现在真心叫好,是因为有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村里真正得了好处。
好处很多,有一件我特别想说一说。
我们村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在寿昌镇区域面积最大,从村头到村尾走走要一天。
村里喝水一直是个问题,受地理环境制约,村民主要用地下水或从山上引水,雨不下,没水喝;雨下太多,水浑了。
为了这件事,从2005年开始,我们年年反映。大走访活动开展后,联村干部祝红芳和大伙儿讨论:自来水问题必须解决。
没过多久,在镇里及建德市相关部门支持下,投资500多万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开工;10个月后,村里喝上了来自新安江的水。
联村干部不光干“大事”,“小事”他们也记在心上。
村民童树洪是残疾人,两个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初中,家里穷,老房子还漏水,联村干部协调后给他提高了低保标准,还帮他修了房子。
75岁的方银强,和老婆住在离国道六七公里的山上,春节后碰到我说:“现在的干部,比亲戚还要走得勤,亲戚没有来拜年,干部已经来过好几趟。”
280斤地瓜片
装了6箩筐
郑红娟
(建德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局副局长)
我负责联系走访南浦村、大塘边村。
2011年以来,我走访了943户农户,每周上门三次,白天来不及晚上去,工作日来不及休息天去。
走得多了,村里人也爱跟我说说心里话,发个小牢骚,办低保、装自来水,有时买件新衣服甚至小夫妻吵架,也来问我讨主意。遇到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带回商量,再解决不了交给镇党委政府。
脑子里有件事印象很深。南浦村46岁的姜日红,智残二级,和78岁爸爸和76岁的妈妈过日子,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他爸爸种点蔬菜水果,生活困难。
走访中,我看到姜日红办了三年的残疾证,按规定,补助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回镇里,就与民政办联系调整了标准,生活补助从原来的130元提高到了336元。
姜日红妈妈多次打电话说要谢谢我,有一天清早6点就赶到了镇上,给我送了一只土鸡。盛情难却之下,我买了两箱牛奶上门走访表谢意。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去姜日红家,发现他家里堆满红薯干,因为他爸爸年纪大了,想到镇上去卖也挑不动。
回到镇里,我发动同事、亲朋好友买了他家280斤红薯干,整整6箩筐,用小车装了三趟。
我时常在想: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亲人一样,他们也会像亲人一样对待我。
就像有人说的:我们的干部走村入户,开始村民不理解,会让我们“吃口水”(建德方言,怨言牢骚多的意思),慢慢地,他们请我们喝茶水;现在,他们热情地请我们坐下来聊天吃水果,大家关系真的是越来越亲密了。
来源:都市快报 通讯员 王波 程建全 吴秀梅 记者 周涛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