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风采 正文

新昌:一处不起眼的山间路廊“唐诗之路”重要遗存

2014-07-01 16:45  来源:绍兴网 记者 潘丽萍 文/摄

  #!time!#在绍兴新昌羽林街道央于村边,有一处“极不起眼”的路廊,亦称“小石佛”。如今这个荒草漫径之地又热闹起来了,国内众多专家和学者慕名而来探寻“唐诗之路”的重要遗存。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在日前召开的唐诗之路古迹保护座谈会上,社会各界就“小石佛”古迹保护献计献策。

  小石佛寺是唐代诗人吴融故宅?

  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小石佛”就在新昌段的古驿道(谢公古道)上。

  《新昌文物志》云:“明代建有小石佛教寺,明清两代的驿铺也设于此。”

  “小石佛寺始于晚唐,要比《新昌文物志》上记载的早好几百年,初创者为唐代诗人吴融。”“唐诗之路”首倡者竺岳兵说,“小石佛”是唐代诗人吴融、吴濬的隐居地,它在唐代就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而按《新昌文物志》记载,小石佛寺历史被推迟了好几百年。

  竺岳兵的案头有一份从日本寄来的史料,史料记载:在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五月十三日,日本名僧成寻等7人在“小石佛”吃中饭。这足以证明,北宋以前就有了小石佛寺。根据“小石佛之成名”和北宋时期日本名僧成寻的日记记载,小石佛寺大约是在晚唐建成。后来该寺又称教寺,叫小石佛教寺。

  对此,新昌“唐诗之路”研究院作了一番考证。吴融是著名的唐代诗人,当过户部侍郎,从二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财政部副部长。他曾隐居在这里,留下《山居即事》一诗:“无邻无里不成村,水曲云重掩石门。何用深求避秦客,我家便是武陵源”,反映了小石佛寺当年的情况。

  吴融有三个儿子,长子吴濬,住在“小石佛”的地方,次子吴济在叠石,三子吴汉在宁海。长子吴濬活了96岁(876~972年)。他在40岁后,从政做官,官至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后来唐朝灭亡了,吴濬回到“小石佛”。

  “小石佛寺,可能是吴濬晚年‘舍宅为寺’所为。”竺岳兵说。吴濬去世时,宋太祖赵匡胤诏书令新昌县建祠于栖雾桥旁,春秋致祭,翰林院大学士李昉为其撰墓志。这个祠,可能就是小石佛寺。

  原先的“小石佛”

  是一个有寺院和驿铺、路廊的建筑群

  昨天,记者来到央于村的山脚下,见到了传说中的“小石佛”。这处“7”字形的建筑的确不起眼,泥墙青瓦,遗存的路廊十分破旧,内供一个小石佛,留有香火的痕迹。路廊两头,古代的道路依稀可辨,其中一头连着两间厢房,听说住着一位和尚。

  “小石佛”是新昌县级文保点,镶嵌在驿铺内的一块块碑帖和檐枋浮雕,似乎透着昔日古道的繁华和悠悠古韵。

  住在附近的一位69岁农民回忆说,他小时候砍柴回来,要路过小石佛寺歇脚,当时有一位尼姑烧茶水给大家喝。后来,村里搞集体经济,这里办了个养猪场,最多的时候住着20多个养猪的村民。“原来路廊两边都有厢房的,现在没了。”

  专家们考证,在北宋的时候,这里不但有小石佛寺,而且已经是—个规模不小的寺庙兼驿站的双重功能建筑群。根据明万历《新昌县志》记载,这个建筑群总计建筑面积大约在1170平方米。

  “其实,原先这里规模挺大的,是四合院式的建筑群,除了小石佛寺,还有驿铺、路廊等,寺内僧人和信徒不会少于10人,常住在小石佛驿铺的人数在15人以上。”竺岳兵说。

  “小石佛”应当受到保护

  与“唐诗之路”其他古迹串成一条钱

  据考证,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许渾、刘长卿、张祜、李商隐、杜甫等400多位唐代诗人,和宋代的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栖止在小石佛寺,游历于这一条1580年历史的“谢公古道”上。

  此前,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两任会长傅璇琮、陈尚君,秘书长李浩,中国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来到这里,相继认定“小石佛”是“谢公古道”上一处“非常重要的文物古迹”。

  竺岳兵说,全国“舍宅为寺”的建筑很多,但能够保存下来的很少,“小石佛”很是罕见。这一保存较好的建筑物,亟须保护和恢复修缮。

  “‘唐诗之路’是一条官路,也是一条商路,同时还是一条佛教之路。‘小石佛’在进行修缮与保护工作时,应加强总体规划,并组建项目开发团队进行专业运作,尽可能与其他现有古迹进行串联,从而使游客更好地感受唐诗文化的翰墨清香。”在“唐诗之路”古迹保护座谈会上,有学者这样建议道。

  也有学者提出,要把“小石佛”由文物点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保护范围,作简单的规划,政府和民间共同出力,对这个遗迹进行修复。

  绍兴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新昌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就“小石佛”古迹的保护提出了要求,希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开发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刘玮玮(实习)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