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资深城市规划专家这样解读杭州“拥江发展”

2017-09-05 08:50  来源:杭州网 记者 汪琦

  汤海孺  教授级高工,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拥江发展”城市战略的正式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一种波澜壮阔的姿态,描绘出杭州10年后的城市新蓝图。

  “拥江发展”的意义何在?“杭州湾大湾区”怎样来打造?未来哪些板块将迎来最好的发展契机?全市的产业布局又将如何调整。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资深城市规划专家,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海孺,听听他如何解读“拥江发展”带来的杭州机会。

  Q:在今年的“两会”上,“拥江发展”写入了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不久前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拥江发展”战略,您觉得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将“拥江发展”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A:我认为对杭州今年从政府层面正式确立“拥江发展”为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解,需要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历史沿革中去看。杭州曾经一直是背江发展,市区的行政区划面积比较狭小,空间很局促。但杭州是省会城市,也是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具有强劲的发展动能,这就需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来相匹配。1996年以来,杭州做了多次大的区划调整,把萧山、余杭、富阳和临安逐步划入市区范围之内,杭州市区的形态由钱塘江北岸跨越至钱塘江南岸,市区总面积也从1996年前的430平方公里拓展到了现在的8000多平方公里。

  杭州在2001年就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跨江发展,沿江开发”的十六字方针,到今年也已经17年了。跨江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是各新区块与主城区之间在体制上、政策上的同城化、一体化问题,以及人们的心态和观念问题。当这些障碍消除之后,现在我们就可以来真正谈“拥江发展”了。“拥江发展”与“跨江发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从主城跨向钱塘江对岸的单向发展,而前者则是着眼于钱塘江流域更大的范围的两岸间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Q:您觉得杭州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主要动能应该有哪些?

  A: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的后半场,与前半场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有很大差别。过去,传统制造业占国民经济份量很重,城市扩张的需求非常大,那时候我们更加关注城市东拓、南下,那里有更多的用地空间。而到了后半场,发展的驱动力发生变化,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就需要依托创新源发展。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之所以愿意来到城西集聚,就与城西那里良好的环境有关。杭州的东面是平原,有广阔的空间;而西面是山地丘陵,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在“拥江发展”时,不光要看到东面的空间优势,西面的环境优势,也会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不断显现出来。

  我们所提的拥江,也不仅仅是钱塘江经过主城的短短一段,而是包括上游的“三江两岸”全域,这是一条世界级的风景廊道,我们要依托这条廊道,实现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布局,使生态、生产、生活这三生空间和谐共生、和谐发展,也就是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打造一个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样本。

  Q:世界上有诸如旧金山这样的著名湾区,中国也成功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等,您觉得依托“拥江发展”中,杭州应该怎样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湾区?

  A:我们原来就有一个长江三角洲的概念,即以长江下游流域为主轴,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南京为两翼,形成的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中,现在苏锡常与上海已经形成了跨省市的城际连接,尤其是沪苏之间的联系已经达到了通勤级别。但是,浙江与上海的联系主要还停留在商务层面,尚未出现通勤联系。现在浙江提出杭州湾大湾区的概念及浙江与上海共建G60科创走廊,我觉得就是要弥补浙江与上海联系不足的缺陷。

  杭州湾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有所不同,后者概念要大于原来的珠三角。而我们的湾区要比原来的长三角要小,我们希望通过湾区的建设促进与上海的互动,加强上海与杭州两大都市区的联系。在杭州湾大湾区中,上海的目标是做全球城市,努力强化它的门户与中心的地位。杭州则有杭州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杭州东面为平原,向东与上海、宁波-舟山相连接,那里有大港口,货物可以通过那里出去,产业以制造、商贸业为主导;同时,杭州西面为山区丘陵,有比其他沿江发展的大城市具有更丰富的自然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可以发展旅游休闲、科创文创等产业,因为有了互联网和高铁,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未来的创业、研发,都可以在风景中办公。风景现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价值;加上向西又可辐射安徽、福建、江西,成为湾区由东向西辐射的纽带和支点;这些都为杭州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Q:您觉得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后,大杭州范围内哪些板块可以获得好的发展契机?

  A:我们的“拥江发展”,要“拥”的是一段230多公里长的江,肯定是要与交通条件的改善相结合。未来,我觉得首当其冲的是建德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良机。因为建德被确定为杭州市域西部的交通枢纽,规划中有三条高铁在建德交汇,这是建德“逆袭”的很好机会。建德原来的工业基础不错,但随着环境保护的重视,很多污染企业被关停,新兴产业尚未起来,建德的工业逐渐衰弱,在旅游方面,开发的力度又比不上淳安,造成了建德目前的积弱。

  而高铁时代的来临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这样建德的节点意义就突显出来了。如果建德能抓住高铁建设这个机遇,它就可以趁势成为长三角的旅游目的地和浙西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尤其是位于三江口的原严州府府址所在地梅城,拥有极其秀丽的山水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将古城保护好利用好,成为三江两岸的一个文化地标,旅游就做起来了,也能带动梅城复兴、建德崛起。

  从中下游来看,主城区的之江板块的优势将越来越凸显,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浙江音乐学院、西湖高等研究院、阿里巴巴主导的云栖小镇、之江文化大平台等,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文化、科创资源叠加在这个板块之上,其未来将爆发出巨大的新动能;萧山的闻堰板块,目前形象不佳、发展缓慢,与美丽江景不匹配。现在借助“拥江发展”的契机,通过环境整治、功能提升、文化塑造,补上短板,也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江干的钱江新城作为城市新中心,目前一半已经建成,对岸的钱江世纪城也已初具规模,按照“一江两岸双城”的规划布局,共同构筑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的蓝图,这里未来将是杭州的CBD、服务业主平台;此外,下沙板块,一方面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担负着转型升级的重任,大力发展科创,实现创新驱动;另一方面作为城市副城,将继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产学研城融合互动,为进一步融入主城而发力。

  Q:提出“拥江发展”战略之后,您觉得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说,杭州今后哪些方面需要重点发展?

  A:随着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划入市区后,市区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目前,快速路网、地铁线网等交通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体系,正在打通主城区与外围新城、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从“拥江发展”来看,杭州到富阳、桐庐等地的城际线还没建成,还不能快速将各个板块连接起来。所以说,杭州目前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还很薄弱,需要大力发展。此外,这几年政府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公共环境,但进一步来看,城市可供公众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还比较缺乏,公共服务配套还不够齐全,而这恰是决定城市品质的主要因素。十多年前杭州开展的系列环境整治工程并免费开放西湖、建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等前瞻性的举措获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同,在“拥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值得借鉴。“拥江发展”后,两岸成为城市的界面,要十分慎重地安排高层建筑的布局,坚持尊重自然山水、服从山水格局的原则,一些风景敏感区要限高、禁高,设置视线通廊,从而把山水景观显出来、亮出来,让城市有自身特色。

  Q:您觉得未来杭州的产业还需要做哪些调整?

  A: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十三五规划都已经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产业。如杭州提出发展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六个千亿级的产业,包括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总的来说都和环境的品质、文化的底蕴有关。这些产业现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空间载体的形式,那就是特色小镇,在这个空间里面,“产城人文”四个要素互动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发展。因为特色小镇与浙江原有的产业集群有很大的不同,原来的产业集群更关注制造,而在产能过剩时代,要转型升级则要关注创新,即不仅要考虑生产制造,还要考虑产品研发、品牌树立、产品营销。那么,对空间的要求就会不同。制造主导时,对服务、环境品质、人文氛围等没有要求,但创新主导时,要引入高智人群,他们对环境、服务就会很挑剔。同时,创新主导时,需要形成与制造主导时不同的创新链,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导师、风投、创业大赛等,那么,特色小镇这种小而美、专而强的空间模式就能很好地适应创新要素的集聚,值得推广应用。同时,互联泛在、数据驱动、智慧应用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马云提出“五个新”,即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信息革命的必然结果,杭州的产业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

  Q:您能否给我们描绘一下杭州“拥江发展”10年后的图景?

  A:相信通过10年的“拥江发展”,杭州交通基础设施应该形成比较健全的网络体系,目前已经推进的地铁三期工程,将在2022年亚运会前全部建成,包括四条城际线。萧山、余杭、富阳、临安与主城区进一步融合,实现同城同待遇、设施政策一体化。在产业方面,信息经济、智能制造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10年之后,企业的生产运行、人们的生活消费都将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创新和将成为驱动发展的原动力,许多企业将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10年后,杭州城市规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扩张,但是城市的能级、作用和城市的品质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