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宁波探索“放歌牧鱼”获成功

2017-02-16 11:09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余建文

  听到“音乐”声响起,海中游弋的小鱼就自发聚拢过来,争相进食,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我市海洋渔业科研人员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将“音乐牧鱼”构想变为现实。日前,基于音响驯化的象山港海洋牧场增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专家组验收通过。

  “陆上的牧场,通过播放悠扬的音乐,使牛羊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召唤会定时来进食。海洋牧场的音响驯化,也是同样道理,但做起来更加复杂。”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申屠基康说,每年政府部门进行大规模增殖放流,因为天然饵料不足,放流的小鱼苗生长缓慢,且存活率低,“音响驯化技术的目的就是把小鱼聚在一起,投喂人工饵料,帮助它们更良好生长,并研究架构增殖放流技术模型。”

  据介绍,该项课题研究在国内海洋牧场建设中尚属首次,被列入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4年至2015年,科研人员在象山港白石山岛海域海洋牧场试验区,选择黑鲷开展多次驯化研究。项目的核心是一套无人值守式驯化装置,每隔300米放一个,共投放了3个。装置形似一个大圆筒,会发出连续的“嗞嗞”声响。申屠基康说,这种300赫兹的正弦波连续音在水中能传几百米远,黑鲷幼鱼接收到后便会游过来,争食装置里的人工饵料。每次驯化周期要10多天至一个月。研究人员通过回声探测仪和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查看鱼群活动的变化,并不断改进驯化装置。

  研究表明,经音响驯化的黑鲷放流鱼苗,明显比未经驯化的要长得“壮实”,通过驯化-放流,在海洋牧场试验区,黑鲷补充群体资源密度较增殖放流前大幅提升44.9%。从经济层面分析,每1万元黑鲷增殖放流投入可为海洋牧场区带来4.32万元的黑鲷回捕收益,并有望推动以黑鲷垂钓为载体的休闲渔业发展。

  据悉,该项目研建了生态高效的海洋牧场区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模式,研发海洋牧场区鱼类行为驯化和增殖技术领域实用专项技术3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并获得6项专利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中自主研发并成功海试的无人值守式驯化装置及水下视频监控、微波视频通信系统等设备,是现阶段我国海洋牧场高效利用硬件支撑平台建设的重要构成,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黄玉环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