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浙大校企合作跨国培育优质果蔬和粮食作物

2016-11-22 08:5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俞吉吉

  浙江日报 讯5000平方米连栋智能玻璃温室、100亩连栋大棚、七大产业功能小区和13项重点农业工程……

  这是曾一度荒芜的刚果(金)加丹加省卢本巴希大学农场如今的景象,自2011年这里开始建设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来,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5年来,非洲大陆上这个由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刚果(金)加丹加省卢本巴希大学三方联合共建的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满足了当地绝大多数中资企业的粮食蔬菜供应,同时,也丰富了非洲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粮食蔬菜保供给

  如今,在这片2万余亩的原卢大农场,已建成近8000亩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坐直升机兜一圈都要好长时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建立园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资企业员工吃的问题。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关注的“世界上最饥饿的国家之一”,刚果(金)70%的粮食依靠进口,当地市场粮食蔬菜供应根本无法满足中资企业的食品需求。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外来援助,尽快提升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尽早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作为恢复高考后浙江农业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生观一直有一个梦,“做现代农业”。为了响应浙江大学“立足浙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社会服务总体要求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009年底,华友公司和浙大第一次有了关于在非洲建立“浙大—华友非洲农业发展中心”的动议。

  5年中,他们数次远赴刚果(金),浙大生态规划研究所等单位的教授们还通过对土壤和水样分析等,一起研究确定农场的规划和选配品种等。

  2011年1月,浙大与华友公司在公司总部所在地桐乡市签署合作协议:由华友公司出资,在刚果(金)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浙大与卢本巴希大学,用3至5年时间,建立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为区域性的粮食、蔬菜自给建设提供示范和保障。

  从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中心在一个33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里落成,到当地第一个规模化的养鸡场和养猪场成形,2012年9月,包括七大产业功能小区和13项重点农业工程园区在内的主体全部建成,成为刚果(金)土地上第一个由大学与企业牵手合作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科技研发也在同步进行:来自浙大团队的“玉米/小麦的规模化种植技术”和“热带旱季的蔬菜栽培技术”“太阳能驱动的灌溉设施”等项目纷纷建成,以适应当地旱雨两季分明、光照充足的农业生产条件。

  在整个项目进展中,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商务部对外援助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参与了园区规划、评审和建设的工作环节,全方位支持项目推进。

  在扎根当地的中方人员中,值得一提的是浙大农学院科研力量的倾力投入,他们远离家乡,用知识和汗水浇灌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也让这个庞大的农业园区得以茁壮成长。

  优质品种本地化

  1987年出生的李波曾是首个踏上非洲土地的浙大学子,目前已经回国在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在非三载余,他曾身兼数职:品种试验、发电打井、规划管理、市场推广,是外派师生中在非扎根时间最长的一个。

  2011年6月,项目正式启动后,当时为浙大农学院研究生的李波,先期带着4名技术员踏上了刚果(金)的土地,没有电、没有水,住在当年比利时人留下的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屋子里。

  从发电到打井,从规划到管理,从品种实验到产品推广,浙大学子一直奋斗在一线。李波和一年后来到农场的农学院研究生刘菊、苏莎,一直不断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特征,在从中国空运过去200多个蔬菜瓜果品种,以及几十种水稻、油菜、大麦、小麦等作物中,进行着数次饮食消费结构分析和品种筛选实验,并及时通过邮件、微信等与老师进行沟通和讨论,最终筛选出数十种适宜非洲本地化推广的蔬菜瓜果和作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非洲本地居民和中国员工的菜篮子。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浙大技术种植的300亩玉米,每公顷产量可达10吨左右,比当地玉米产量高近一倍;杂交水稻本地化种植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常规稻亩产达800斤以上,甜瓜本地化种植后甜度和重量也提高了40%以上。

  园区还与当地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社区和大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为当地农民提供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和农业教材,传播农业种植新思路、新观念,累计培训当地农户、农技人员、学生超过5000人次。

  浙大农学院的周伟军教授曾4次到非洲考察和调研,同时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他表示,未来会考虑进一步的作物品种改良,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当地的独有品种,并开展筛选品种的配套技术研究,让浙大的科研成果进一步走向世界。

  此外,浙江大学还在酝酿一个长期的大学生实践计划。该项目计划在每年寒假,选拔10位不同学科的学生,带着课题去刚果(金)。

  同时,作为校际合作的一部分,多名来自卢大的青年教师正在浙大农学院进修并已有3人进行了博士深造,浙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也是卢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和第二课堂。与此同时,张国平教授等20余名师生也前后多次前往非洲农业园区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示范培训,努力通过农业技术共建,来打造刚果(金)乃至整个非洲的农业合作平台。

  今年4月,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屈东玉访问了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与FAO总干事和刚果(金)代表共同签署了三方合作文件,在未来两年内,FAO将提供15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资金,通过依托浙大—华友非洲农业示范园项目基地,对刚果(金)开展农业技术援助,促进刚果(金)农作物增产和食品安全。5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特别委派考察组与中国农业部专家联合对该项目的园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将项目纳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技术示范合作范畴。

  在跨国校企合作中,5年的努力和变化只是开始,他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把包括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在内的农业帮扶辐射到整个刚果(金),乃至成为整个非洲大陆的农业示范园的典范,并纳入国家级的援非项目,在中非友好的历史上留下一抹金灿灿的丰收印迹。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黄玉环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