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夕,杨氏族人赴龙潭取水。
#!time!#12月21日,冬至前一天,三门县杨家村的村民一大早便齐集大龙岭高山龙潭,举行冬至前的取水仪式。取来的龙潭水装在两个青花瓷坛里,被运到杨家宗祠,以备冬至当天祭祀者斋戒沐浴净手之用。取水是三门杨家祭冬的一个重要仪式,龙潭水为长流水,寓意为族氏源远流长、子孙绵延不断。
冬至当天,三门县20多个村里的杨姓族人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杨家宗祠“拜天地,祭祖宗”。“祭冬在我们这里,比过年还要热闹,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盛事。”“杨家祭冬”的传承人、今年86岁的杨兴亚老人这样说道。
根据三门县志、宗族谱牒等记载,三门祭冬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其中,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已提交至联合国,共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心筹备,只为祭冬庆典
在台州,不少地方都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一般的冬至仪式是在冬至当天将祭品摆上供桌,斟酒上香,拜祭祖先。而在三门各乡镇聚族而居的村落之中,保存着在冬至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
杨家宗祠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宗祠建成后,杨氏子孙就把冬至祭祖作为尊祖敬宗的头等大事,逐渐形成一套隆重的仪式,历代相传不废,至今已传承百年。杨家祭冬整个仪式一般由取水、祭天、拜祖、祝寿戏、老人宴和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组成。
为了冬至这一天,杨氏族人半个月前就开始张罗了。甄选祭冬仪式祭者,选择标准要遵守严格的礼俗制度。主祭一人,陪祭四人,读祝一人,喝礼一人,以及执事八人,童男童女两人。准备的祭品也很讲究,供桌上摆放的祭礼品种繁多。杨家祭冬所摆设的祭品,既是族人对物质财富的展示,也是其艺术才华的呈现。
“祭蜡都是村里的人手工做的,供桌上摆的十二生肖、八仙过海是用豆渣、山上的藤枝和树叶手工做成的。”杨家村村民杨天武说。
冬至前3天,族人们忙着布置祭冬仪式。古老的宗祠挂满了彩旗、灯笼,贴上了新对联,四处都弥漫着节庆的喜悦氛围。冬至日凌晨,杨家村街巷中传来阵阵敲锣声,敲锣是为了催醒族人前来拜冬。敲锣声要一直持续到寅时祭冬仪式开始为止,以免族人错过时辰。丑时,祭者沐浴斋戒,解除一切秽气,以表示对列祖列宗的虔诚尊敬。寅时,祭祀正式开始。
敬天祭祖,共享家族盛会
今年64岁的杨天武,已经连续10年参加杨家祭冬。
由于祭冬仪式规定,祭祀之人必须年满60,因此,在最初参与祭冬仪式的前5年,他只能帮着干些杂活,从冬至前一周起与村民们一起打扫宗祠,装扮祠堂。直至60岁之后,他才正式成为4名陪祭者中的一员。
每逢冬至日凌晨,杨天武便要起床,开始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祭冬仪式开始前,他需要将祭品摆好。“祭品摆放相当讲究,摆在最前面的是五祀;第二档为大盘,首先是五牲,紧接着是六大盘;第三档是小碟;第四档是大碗,最后是酒、汤等食品。”杨天武说。
接着是换服装净身。“主祭、陪祭、执事的服装都不一样,换装前,需要用前一天打来的龙潭水净身。穿衣后,要用火点燃准备好的稻草,跨过燃烧旺盛的火苗。一身干净,才能到祖宗面前。”杨天武说,老祖宗的习俗需要族人的传承。
仪式中,祭祀者身着黄底彩纹的古代服饰,净手、敛衽、上香、祭酒,并朝东、西、南、北对天叩拜,诵读祝文,数十名陪祭人跟在他身后唱念行礼。随后,在礼炮声中,祭祀人员进入祠堂,开始祭祖。从三代或以上福禄寿喜齐全的子孙中选出的主祭人带领着陪祭三拜九叩、三读祝文,参与祭祀的族人在台下观礼。整个祭祖仪式要进行近两个小时,几百人聚集在杨家村宗祠,场面十分壮观。
祭冬拜祖毕,戏班开始祝寿演戏,连演六天六夜。演的都是《郭子仪拜寿》,《张公仪辞朝》等彩戏。唱戏的都是当地最为知名的戏班,早些年请的是平调、京戏班,近年转为越剧班。午时,在宗祠里举办老人宴,宴请老人宾朋,整个祭冬仪式才算完成。
宗祠文化,凝聚血脉亲情
三门县位于浙东中部三门湾畔,东濒东海,西枕天台,南邻临海,北接宁海,是海陆共生、多种文化交错共存的独特区域。人们耕海牧渔,耕读传家,所以特别尊重自然和重视家族关系。而三门祭冬成为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也是得益于三门控山带海的独特自然环境以及村落聚居的区域特色。
三门村落多是一村一个姓氏,每个村都建有自己的宗祠。宗祠除了供奉祖宗牌位、供族人商议大事之外,还有戏台供娱乐之用。族氏宗祠,也就渐渐演变为族人欢聚一堂的场所。在三门祭冬这一整套复杂、庄严的仪式下,体现的是三门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家族关系的重视。
“我们老祖宗认为五谷丰登主要靠风调雨顺,才能丰衣足食,有赖于天地恩赐。因此,祭冬大典首先要祭拜天地,祈祷国泰民安。“悬渚村村民俞希圣说,祭拜天地,感恩一年的收成,是三门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祭祀祖先,则是感恩血脉,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
经过数百年演变,如今,三门各村虽然依旧会在每年冬至日前后都举办祭冬典礼,但仪式已大大简化,“一般就是烧一桌菜,祭拜一下祖先,吃一下冬至圆。”三门非遗中心主任郑有堆说。
去年冬至,海游街道悬渚村在时隔60多年后第一次举办祭冬典礼。“树有根,水有源,老祖宗的传统不能忘。今年冬至就要到了,我想起去年祭冬大典时,手捧祭文,敬告天地、祖宗时的那份庄严肃穆无限敬仰的心情,仿佛就在昨天。”悬渚村村民俞希圣说,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宗族同胞能够真正团聚在一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再次延续的祭冬典礼终于让他们能够重温族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更真切地去感受血脉亲情的神奇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