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柏学泉出生在山东泗水县的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柏家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
少年时期的柏学泉给地主放过牛、喂过猪、打过长工,甚至要过饭。
1943年,柏学泉去部队看望战斗负伤的大哥柏学友。在大哥的劝说下,他加入了泗水县的邹东独立营四连。那年,柏学泉18岁。
1945年,柏学泉的二哥柏学泰也参加了革命。当时,柏学泉和大哥在三野,二哥则在一野。
打虎不离亲兄弟,柏家一门三杰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两战日军,曾参与全歼日军一个小队
柏学泉说,他曾和日军两次正面交锋。其中一次还和战友们全歼了日军一个小队。
1943年7月,柏学泉所在连队与日军一个小队血战,将日军逼至一座桥下。子弹打光了,柏学泉和战友们搬起石块,砸向桥下的日军。战斗异常惨烈,最终,连队以连长、副连长、排长、副排长在内的30多名官兵牺牲的代价,全歼了日军小队。
这场战斗被1985年9月由泗水印刷厂印编的《泗水枪声》抗日斗争故事选选录,称为“固安桥战斗”。书中清楚记载,这场战斗是鲁南地区抗战以来我军一个连队全歼日军一个小队的首个战例。
还有一次交锋算是手到擒来。1943年底,柏学泉所在的排路遇两个日本兵,轻松地将对方俘虏了。
“跟日本人打仗打得少。”柏学泉说,“不久后日军就投降回家了。”
二哥支援西北建设,后来失联
解放后,柏学泉和大哥随部队驻守浙江,后来两人转业留在了杭州。而二哥柏学泰复员回了山东老家。
母亲去世后,柏学泰响应国家号召,去青海西宁支援建设。在当年的书信中,柏学泉得知二哥在青海西宁的交通部门工作,从事水利、水电建设,还在当地成了家。在一张全家福中,柏学泉还看到了二嫂和四个侄子、侄女。
原本二哥来信说要来杭州探亲,但不久后,“文革”开始了,兄弟仨没能相见。
那段岁月中,书信几乎全部丢失了,只有几张照片得以保存,二哥的地址也丢了。至此,柏学泉和二哥失去了联系。
柏学泉的女儿知道父亲一直对二伯一家念念不忘。有一年,他们回山东老家扫墓,意外得到了二伯早已故去的消息。
“我们瞒着父亲去找过二伯的家人,但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柏学泉的女儿说。
一条寻亲微信,九旬老兵终于圆梦
1985年6月,柏学泉从原萧山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岗位离休。失联的二哥,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他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二哥的后人。
今年8月31日,萧山警方发布了名为《老兵寻亲萧山公安91岁抗战老兵柏学泉:失散的亲人,你们在哪里,好想见你们一面……》的微信。随后,西宁晚报、人民网青海频道、新华网青海频道、浙江法制报、萧山日报、青海日报、青海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参与了这场寻亲接力。
9月1日,新华网青海频道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寻亲消息;当晚9点左右,远在广东的柏建国(柏学泰之子)的发小看到这条微信,立即联系了柏建国。柏学泰的孙子柏景亮随后通过浙江省公安厅联系到了萧山公安指挥中心。
昨天上午10点,萧山警方在柏学泉家中安排了老人与柏建国一家的视频连线。
“小叔!”网络那头,柏建国话刚出口便已泣不成声……
“找了那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们了,好,好,好……”柏学泉老人的寻亲梦,终于圆了。
相关新闻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昨天下午,大关西八苑小区的詹国瑶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代表父亲詹斌领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05年在福建出生的詹斌,17岁就读于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抗战时期,詹斌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秘书,少将军衔。1950年4月,詹斌由中共福建省委联络处派往台湾做地下工作,参加革命,系我党的地下革命工作人员。1979年,詹斌去世。
根据新华社消息,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詹国瑶代表已故父亲领取的这枚纪念章,与中央颁发给30名代表的纪念章一样,由抗日战士浮雕、延安宝塔山、黄河、橄榄枝、光芒等图案构成,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
“领到这枚纪念章时我真的很激动,父亲去世这么多年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父亲为抗战、为国家曾经做出的贡献。”詹女士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邓维兵 杨勇 见习记者 钟韡 黄洪连文 张之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