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患者资料放入云存储空间 几年前的X光几秒就能调阅

2015-06-05 06:16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通讯员 俞新红 记者 黄娜 朱丽珍

  #!time!#58岁的施爱文,多年的哮喘病最近复发,6月2日上午她来到嘉兴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为了对照病情,给出更精确的诊断,副主任医师张齐想看一下她以前检查的片子,但施爱文说找不着了。

  没事,嘉兴第一医院有存储,只不过以往调取比较费事——要将这些资料调出来,大概要半小时左右。

  不过,嘉兴第一医院5月21日启用“云存储”系统。通过该系统,张齐几秒就调出施爱文2013年12月拍的肺部CT片。

  “云存储”系统,不仅大大方便了资料的调阅,也解决了医院图文影像资料存储空间不够的难题,在全省是首开先河,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难题

  医院每天产生影像数据60GB存储是个难题,调取也不方便

  去医院看病,医生常问“以前检查情况怎么样”。但B超、CT、X摄片等,病人不一定能妥善保存。

  好在医院通常会有存储。只是医院能直接调用的存储器容量有限,而病人的图文影像数据太庞大。

  用信息科科长詹伟国话说,每天新产生的图文影像数据资料达到60GB左右!尽管每年医院都将存储器扩容,可还是不够用。

  因此,图文影像数据仅供临床医生在线浏览调阅3天,之后就被转移到放射科服务器,超出3个月就只能转存到硬盘里。可这样一来,一旦要调取就很麻烦。

  不久前,有个病人到嘉兴第一医院,希望把之前做的CT、B超的检查资料拷去,他要去日本就医。

  医生先找到存放这个病人检查资料的硬盘,导到放射科服务器上,再拷贝,全程花了四十多分钟。

  钱江晚报记者从浙大一院、浙医二院、省妇保等省级医院了解到,目前几大医院都没有使用云存储系统。

  事实上,不仅是嘉兴第一医院,全省甚至全国许多大医院,都面临图文影像资料的存储窘境。

  破题

  启用云存储系统存储容量大,调取只要几秒

  “怎样能更好地存储这些图文影像资料,同时又方便调取?”今年年后,嘉兴市第一院领导和相关人员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网上常提到“云存储”,病人影像资料能不能也用这种方式存储?副院长宗酉明说,充分了解后,领导班子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今年4月,嘉兴第一医院和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开发的“云存储”项目方案出炉。经反复论证、实测,5月21日,这套“云存储”系统正式启用。

  詹伟国介绍,到昨天,系统已上传5.72TB(1TB=1024GB)原始影像数据,相当于该院搬家后所有已存储原始影像数据量六分之一。

  “剩下的数据会陆续上传。之后每天新生成的影像数据也将实时上传到云端。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存储空间不够了。”詹伟国说,调阅只要几秒钟。

  嘉兴第一医院在全省率先采用这一系统,全国这么做的医院也不多。

  “云存储”保存影像资料安全性如何?

  詹伟国说:“关于这一点,中国电信天翼云存储,在全国设立了三个异地备份中心。”

  展望

  各家医院的云存储系统打通病人就能实时查阅所有检查资料

  嘉兴第一医院现在又开始探索建立病人的“个人影像档案”,并尝试把门诊电子病历上传到云端。

  “病人自行保存的片子,很多人看病忘记带,有的丢失,有的保存不当损坏,现在好了,只要把病人的名字或就诊卡号输入系统,不到十秒,就能直接调出与病人有关的所有影像资料。”张齐说。

  “试想,如果将病人在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影像资料都共享到‘个人影像档案’,以后各医院打通,就能直接从‘云存储’里读取病人所有影像资料!”詹伟国说,技术成熟后,还会尝试让病人借助电脑、手机等设备,通过“掌上嘉兴一院”,查到所有过往看病资料。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市级医院已实现病人资料共享,到各市级医院看病,都能方便地调取过往病例资料。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黄玉环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