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宁波高山梯田养殖成功 溪坑石斑鱼有望重回餐桌

2014-11-10 10:08  来源:中国宁波网 鲁威 徐华良

  人工养殖成功的溪坑石斑鱼。记者鲁威摄

  #!time!#溪坑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种鱼养殖困难,主要靠天然捕捞,近年来数量稀少,市面上已难得一见。奉化养殖户袁岳宁两年前在奉化溪口大雷山上利用梯田建起养殖基地,引进山涧泉水,流水养殖溪坑石斑鱼。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奉化溪口石门村金竹地自然村扁担岭头的养殖基地,看到沿着山坳梯田建有8个大小不一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溪坑石斑鱼在觅食。这种对水质要求很高、自然生长在山涧小溪中的美丽溪鱼,如今在这山里的梯田安家落户。前几年,袁岳宁发现,即使是深山老林的山沟里也难觅溪坑石斑鱼的踪迹。溪坑石斑鱼主要靠天然捕捞,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过度捕捞导致溪坑石斑鱼变得非常稀有。出于对溪坑石斑鱼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个想法在袁岳宁心中萌芽:如果能够人工繁育溪坑石斑鱼,是否可以让这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说干就干,从2012年开始,袁岳宁尝试人工养殖溪坑石斑鱼。他将原来8块梯田改造成养殖池,四周堤坝铺地膜以防漏水,中间堆放石头作为溪坑石斑鱼隐蔽之用,引进山涧泉水进行流水养殖。同时,从鄞州等地收购了10万尾溪坑石斑鱼苗,放入池塘养殖。

  刚开始饲养时,溪坑石斑鱼过一段时间便会莫名其妙地死掉。几经周折,袁岳宁才知道,溪坑石斑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水源要求是无污染的清新溪水,而且要有常流山水。“也就是说不能是一潭死水,一定要保证水不停地流动。”袁岳宁介绍道,“而大雷山梯田海拔500米,水源无污染,且常年有山水在流动,非常适合溪坑石斑鱼野生养殖。”

  至今,袁岳宁已放养溪坑石斑鱼苗20多万尾。经测量,去年放养的10万尾溪坑石斑鱼,最大的每尾重达56克,相当于成人三个手指粗,体长也从两三厘米长到了17厘米。

  目前,袁岳宁的第一批溪坑石斑鱼已经上市,并供应给周边景区餐馆以及农家乐,价格达到七八十元一斤。

  就在上周,袁岳宁的“高山流水养殖溪坑石斑鱼项目”通过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验收。专家组成员认为,梯田上养殖溪坑石斑鱼提高了山区荒芜梯田的利用率。山涧泉水清澈,养出的溪坑石斑鱼味道特别鲜美。此外,推广后山区老百姓又多了一条增收之路。

  袁岳宁表示,接下去,他还将和宁波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大学的专家一起探索溪坑石斑鱼的育苗进行试验研究。一旦育苗成功,养殖成本可减少一半左右,溪坑石斑鱼价格将降下来一些。

  新闻链接

  溪坑石斑鱼学名光唇鱼,属鲤科,栖息于水清流急之河溪中,被山区农民誉为“山溪小精灵”。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溪坑石斑鱼是溪源性鱼类的一个代表鱼种,鱼肉鲜美,营养价值非常高。正是因为溪坑石斑鱼走俏市场,导致了这一鱼种越来越少、甚至到了绝迹的地步。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李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