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5日讯(通讯员 刘爱丽)历史文化是美丽城镇建设的灵魂,只有因地制宜,挖掘、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才能够让城镇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多元、可持续的态势。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上,丽水始终秉持“微改造”理念,避免大兴土木重复建设和奢侈装修,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充分尊重城镇的记忆空间,通过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大力彰显人文特色美。
莲都老竹镇民族村沙溪村的畲族特色民居进行“原汁原味”保护,对存在不协调外墙色调进行统一改造,对其他新建房子通过外墙墙绘等方式,建成具有畲族特色的民居。
龙泉住龙镇以“修”为主,通过修复浙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等一批“沉睡”的红色文化旧址、遗址,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努力将住龙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
青田高市乡高市村总投资1900万元启动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和利用项目,建设项目不但包括古民居古建筑的修缮,同时还对村中古道、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让“民国风情小镇”韵味协调统一。
云和县为了保留紧水滩镇石浦村这个“船帮古镇”原汁原味的“美”,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村落的古建筑、街面进行了修缮,船帮古镇旧貌换新颜。石浦村史馆、船帮会所、古韵茶馆等一批休憩场所的建设,让古村落的独特“水文化”之美更加凸显。
庆元县是中国廊桥之乡,该县加大了对古廊桥的保护力度,把保护廊桥、挖掘廊桥文化与周围环境保护、旅游景点开发、民俗文化传承相结合,着力提高廊桥的品位和地位。
缙云县胡源乡章村采取“以旧修旧”的原则,以老方法、老材料、老手艺延续下古祠堂原本肌理的脉络,避免出现一些建筑结构混乱等错误,破坏祠堂的原始状态,让古建保护有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情味的温度。新建镇借着美丽城镇建设的东风,大力开展老街违建整治专项工作,完成9幢房屋降层工作,重新铺设了1000多米石板路,更换了300多扇木质雕花门窗,完成老房修建,打赢了老街保护战,让历史续写,和回忆重逢。
遂昌王村口镇整合辖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并对古街进行复原,保留了一些颇具历史感的店铺,将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民国一条街,并积极推进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改建、师部旧址修复、古镇记忆墙等保护项目,推出红军帽、红军拓展训练等旅游产品,不断延伸“红色经济”产业链。
松阳县在“拯救老屋行动”引领下,成立“名城古村老屋保护发展领导小组”、传统建筑保护利用专家委员会,制定《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调查实施方案》;大东坝镇以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发展为目标,整合资金投资5000余万元推进传统村落项目建设。
景宁景南乡上标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建筑形式多为三合院式古名宅,村内有各类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该乡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对屋檐、巷道、土夯墙、门窗等都尽可能的利用“原结构、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做法进行修缮,让更多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和传承.如今,东垟古村得已保护修缮并成为景南乡的景点,也是景南乡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