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5日讯(通讯员 曹珉)“过去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农户门口要摆放2只桶,分别是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现在很多农户门口只摆了一只其他垃圾桶,我们说这些农户已经升级到2.0版本了”。村妇联主席邹有娟笑着说。
航头镇彭家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三面青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整洁、干净是对彭家村的第一印象。自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村庄内已看不到大垃圾桶,每家每户的垃圾用小桶放在门口,每天由收集员上门收集。如今每家农户门口就只剩下其他垃圾这一个桶了。
易腐垃圾去哪里了? “除了喂鸡喂鸭,还能自行制作肥料。”彭家村田水源家的院子里月季已爬满了围墙,她每天用锄头在院子花坛里挖个坑,易腐垃圾填埋在绿化花草周边,既给花草施了肥,又处理了易腐垃圾。“别人都问我种花的诀窍,其实方法就在这里”田水源指着花坛里刚埋下的果皮说道。
在彭家村资源化处理站,有一台易腐垃圾处理器,分类后的易腐垃圾经过机器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处理,大约48小时后会变成有机肥料。“机器是好,但是运行的成本高,人工工资和电费开销很大。”村党总支书记邹夏珍表示,因为村里农户几户每家每户都养鸡,厨余垃圾大多喂鸡喂鸭,从实际运行来看,每天收集的易腐垃圾中菜叶、笋壳等也都可以还田。于是今年初开始,彭家村开展易腐垃圾减量化试点工作,鼓励易腐垃圾由农户自行消化,收集员只负责上门收集其他垃圾。
自实施易腐垃圾不出村行动以来,彭家村易腐垃圾日均处理量已减少60%。下一步,彭家村将加强上门指导,积极发动农户因地制宜处理易腐垃圾,同时制定激励政策,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