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俞程飞)2000年的一天,命运跟富阳鹿山街道江滨村的蔡琼卉开了一个大玩笑,正读小学二年级的她,在一次意外之后,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双眼永远失去了光明。
那时候的琼卉很沮丧,世界一下变黑暗了,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个时候,收录机成为了她的“好朋友”,她开始接触音乐,仿佛有一种疗愈的作用,让自己开始面对现实、乐观生活。
日夜练习不负青春
2003年,琼卉开始进入盲校学习,当时的业余小组有练习的机会,从刚开始选择的电子琴到转学琵琶、学钢琴,家里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2008年,父母在家庭条件不太富裕的基础下,毅然决然地给她买了一架钢琴,用行动支持女儿的学业。
当时课业很紧张,琼卉已经记不清多少个4点半早起学乐器的时光了,只是闷头学、闷头练。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还要练习两种乐器,琼卉的身体开始有些吃不消,她做了艰难的抉择,放下钢琴、继续练习琵琶。
2013年高考,全国有两所学校面向盲人招生,其中一所是北京联合大学,允许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乐器之外系统地学习钢琴调律的技术,琼卉毫不犹豫报考了北京。很幸运,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联合大学。
跟想象中用钢琴弹奏美妙的曲子有些不同,但是经过自己的手去调音,让钢琴恢复到最好的音律,最好的触感,每次被客户弹奏出流畅的乐曲,琼卉就非常有成就感。
逆风生长绚烂绽放
交谈中,记者多次问起琼卉,学习调律的过程难不难,琼卉说,“很难”。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因为热爱,因为想回馈更多爱自己的人。”墨镜背后,似乎能看到琼卉坚定而又勇敢的眼神。
大学时期学习调律的过程,琼卉硬是靠意念和练习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钢琴是个复杂的乐器,像立式钢琴有8800多个零件,三角钢琴是1.1万—1.2万个零件,误差在0.1毫米,就会造成弹奏的不舒适。每台琴有200多根琴弦,张力在18—20吨左右,每根琴弦平均下来将近一个人的体重。琼卉克服了体力和视力上的困难,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调律方法。
虽然一直在学习,但琼卉对于未来还是有点迷茫,毕竟当时钢琴调律在南方还是一片蓝海。尽管如此,琼卉深知,一位盲人调律的就业之路本来就很窄,只要有机会就绝不能放弃,用这种信念,她坚持了下来。2017年,琼卉考取了高级钢琴调律师的资格证,从大家对盲人调律师的不理解,到口碑相传,琼卉用自己的专业与实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期间,有一位老师教了琼卉十年琵琶,给琼卉带来了很多实践的机会。
逆风生长,向阳而生!琼卉总是谦虚地说是大家给的爱,让她走到了今天;其实她的坚韧、勇敢才是回馈世界最明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