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8日讯(通讯员 王丽)近日,浙江省工商联系统公布2025年促进“两个健康”最佳实践案例(第一批)名单,杭州市滨江区工商联《突出高新特质,多措并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入选。这份荣誉,是滨江多年来深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激活创新生态的生动见证,也勾勒出区域内科技型企业从“微成长”到“高壮大”的蓬勃图景。
作为浙江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撬动产业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在这里,无论是初出茅庐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还是深耕赛道的行业领军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成长支撑——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释放强劲活力。
为给企业创新注入“定心丸”,滨江从政策端精准发力。通过深入调研企业需求,联合科技局等部门修订出台《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同步推进“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行动,助力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真金白银的扶持更让企业暖心:对新认定的市级新雏鹰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并在企业负责人政治安排、表彰推荐中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树立鲜明导向。同时,推动孵化体系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支持建设海外孵化器,对考核优秀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给予奖励,用全链条服务呵护“创新幼苗”茁壮成长。
杭州高新区(滨江)“滨滨学堂”开班仪式
面对企业“缺资金、缺人才、缺成果转化”的痛点,滨江通过资源要素深度融合逐一破题。金融服务方面,滨江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金融服务进园区”等活动,今年已为86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2.3亿元。作为全国高新区率先试点“企业创新积分”的区域,更助力183家科创企业获得6.8亿元贷款;人才引育方面,依托“滨滨学堂”等品牌实施企业家“高、新、尖”队伍培育计划,采取理论授课、参观研学、互动交流、导师帮带等形式,全方位提升企业家创新视野。2024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鲲鹏”人才21人,引进各类人才4.3万人,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良性循环;成果转化方面,滨江每季度组织创新项目路演,今年已开展18场活动,150余个项目亮相,30余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推动实验室里的“好技术”加速变为生产线上的“好产品”。
创业赋能行·亲清直通车人才政策主题宣讲活动
精准服务则为企业成长打通“堵点”。滨江每月围绕国高企、“专精特新”申报开展专项培训,邀请专家提供“面对面”辅导,去年以来已组织培训68场次,指导1200余家企业规范申报材料,推动全区国高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数居全省首位;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每年组织企业负责人赴知名高校(企业)考察交流,与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常态化对接,借力创新资源赋能企业;此外,通过“产业链对接”“走企互学”等活动搭建合作平台,今年以来,累计组织企业主题交流活动36场,促成12项技术、项目合作,营造了“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
组织企业参观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
如今的滨江,创新活力处处涌动:74家上市公司扎根生长,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千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467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企业创造力百强入榜数稳居全省第一;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超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七成……从实验室里的“微创新”到产业链上的“高壮大”,一批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持续崛起,以扎实的“硬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澎湃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