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日讯(通讯员 李小强)“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在宋代文人苏东坡的诗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曲径深幽、青翠葱茏的径山。
在157.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高山、丘陵、湿地、平原等四种地形地貌,竹海、森林、古道、峡谷、稻田汇集于一身,全镇有耕地面积4.74万亩,山林面积11.8万亩,茶叶栽种面积1.74万亩,花卉苗木面积8000余亩,余杭的母亲河中、北苕溪穿境而过,余杭区最大的水库四岭水库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径山脚下。境内有千年古刹径山寺、“江南第一漂”和“中国最佳漂流胜地”国家AAAA级景区双溪漂流,有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占地两万多亩的长乐林场,有桃花水母栖息地九龙瀑,有姹紫嫣红的千亩花海和独具韵味的陆羽茶经老街。作为余杭区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和生态屏障,绿色,一直是径山镇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该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农文旅产业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养分”。
作为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核心区,2020年径山镇全力推进全域美丽建大花园设,吹响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的冲锋号,围绕“五美”总要求,就如何延续一贯的禅茶建筑风格,要做到环境精致、禅意极致、茶韵别致,实现环境美;紧扣“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的要求,实现生活美;加快产业集聚,实现资源串珠成链,实现产业美;凸显禅茶文化主基调,彰显深厚历史文化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实现文化美;紧紧依靠和运用“民主协商”和“党建+”两张金名片,实现治理美等一系列问题下足功夫。
目前,径山镇“美丽城镇”补短板建设仍在积极建设中,原来的杂草丛生之地将焕发出蓬勃盎然的全新魅力,原来单调的道路沿线将变得充满诗意,原来尘土飞扬的空地将变得让人流连忘返,径山镇的面貌将“靓”出新高度。
比如,径山镇正对镜潭湖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湿地公园、生态绿肺。融入禅茶文化打造禅茶水街,建成后将充满江南意境,人们可在水街上看湖里的鱼群嬉戏;而登上观鸟塔,整个镜潭湖湿地风光将尽收游客眼底。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径山镇一直是余杭区的领跑者——禅茶第一村、径山花海、小古城村等,个个都是杭州近郊游的热门目的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今年5月底,为更好地深化“三服务”,在径山镇党委指导下,径山镇团建(农文旅产业)联盟成立,辖区内100余家农业园区、民宿、农家乐、酒店等已加盟。团建联盟实现了内部客源互送、基础配套共享、信息资源互通、旅游产品共创、旅游商品共销。接下来,团建联盟还将在统一服务形象、服务规范、学习培训等方面继续发力,力争尽快打开径山农文旅发展新局面,助力径山创建文旅型“美丽城镇”。
近年来,径山镇结合以“禅茶”为主题的地方文化特色,多方汇智汇力,寻找径山茶产业发展突破点,四茶共舞,“绿叶子”变“金叶子”。协同做好“种茶、做茶、卖茶、讲茶”4篇文章,持续擦亮径山茶“金名片”,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拉长茶产业链,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华丽转身,帮助茶农增收,提高集体经济收益,为村集体消薄增收带来了新思路。在培育和发展径山特色茶产业工作中,径山镇更是将茶叶与旅游相结合,让茶叶从单一的茶产品衍生出多样的茶产业。结合余杭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径山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宴的活态展示为核心,每年都会举办茶祖祭奠、径山茶汤会等多样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茶文化爱好者。如今在径山,游客除了能品尝到独特的径山茶外,更能参与采茶、制茶等茶事活动,体验宋代点茶,学习径山茶道,在“感恩、分享、包容、结缘”的禅茶文化熏陶下,感受径山茶文化的魅力。
径山镇充分发挥山、水、林、田、寺、茶等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镇民食民宿、各类体验农业园区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同行竞争、服务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打破地理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发挥协同发展作用,径山镇围绕“富美径山”发展战略定位,创建“456”工作法,发挥共同体党组织引领作用,以治理促发展,增加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机会,致力实现村强民富。这条以探索建设“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管理共治为手段、以公约共守为准则、以环境共护为保障、以增收共富为目标”的“五共”工作模式,实现了六大共同体的集体抱团增产增收,2020年国庆期间,六大共同体首次活动共办,累计接待游客5.2万人次,创造营业收入305万元;带动景区村庄接待游客5.9万人次,带动径山村和小古城村实现村集体营收近20万元,带动周边农文旅产业实现收入360万元;实现全镇区域内累计接待游客数达27.2万人次,实现区域内旅游总收入1589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8%和17.9%,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