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8日讯科技创新正引领着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新常态下,天下英才,逐潮流而动,择热土而栖。
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地区之一的龙泉市求贤若渴。近年来,针对经济总量低、产业规模小而产生的引才留才难题,当地积极探索建立“人事关系、研发生活在高校,成果转化、生产服务在龙泉”的引才用才“飞人计划”,加快搭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
柔性引智 汇聚高端人才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源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则是凝聚大批高端人才的“强磁场”。
2018年元旦刚过,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大楼里就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熊树生。这位46岁的技术专家扎根龙泉、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一干就是8年。
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是龙泉的特色支柱产业。多年来,广大中小企业迫切期待在当地建立一个汽车空调质量检测平台,以提高零部件的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龙泉为此积极引进专业人才。2009年,龙泉通过市校合作的方式,柔性引进熊树生担任汽车空调产业首席专家。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集检测、研发、人才、展示、服务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为现实。依托该平台,熊树生带领团队联合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推广技术成果,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不光实现了整车配套,还大批量出口国外。
“扎根这里的这些年,深切感受到龙泉需要我,我也需要龙泉。是龙泉的一片天地,让我实现了人生自我价值的升华。”熊树生动情地说。
熊树生是浙江大学与龙泉建立合作关系的百余位专家教授之一。目前,龙泉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专家教授已多达334位。
产业强需科研强,科研强还需人才强。多年来,龙泉依托浙江大学抗战时期在龙泉建立分校的历史渊源,整合商会等乡缘性资源,主动对接龙泉籍在外人才,搭建与以浙大为主的各高校之间合作平台,精准对接,实现市校双方取长补短、共赢发展。
引才还需留才。如何让各领域的高端人才扎根龙泉助推产业发展,而又不失获得感?龙泉创新思路、举措,精准发力。
当地以产业需求为向导,通过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项配套政策、一批示范项目”的产业培育机制,促进专家作用发挥带动一个主导产业科学发展。对引进主导产业人才的专家教授,聘任为市长助理,参与市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谋划实施。
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创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等产学研实践平台,由专家教授带动本地科技人员开展产学研活动,培育本土人才。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据统计,龙泉市已先后与87家科研院校(所)联姻合作,累计实施了298个科技项目,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研发省级新产品268个,授权专利2066项,成为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龙泉汽车空调特色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 补齐产业短板
年产50万平方米的竹展开砧板加工线、年派送100万件以上集团物流中心、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仓储竹制派件生产线……1月1日,浙江千束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1号厂房正式投产。
龙泉这匹竹木行业黑马,自2013年入驻以来,产值连年以30%的速度递升。公司总经理周兆成表示,企业每年研发经费占产值的4%,仅去年就申请了竹展开和整木砧板、热弯曲家居系列等23项业内领先的产品专利,还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了国内首台生物质气化锅炉,每年可为企业节约500万元燃料成本。
由“制造”走向“智造”,在龙泉,越来越多的竹木加工企业和千束公司一样向着转型升级大步迈进。
竹木加工产业是龙泉“十三五”百亿培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深入实施,竹木行业迎来“大洗牌”。面对挑战,竹木企业渴望转型升级,却苦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
为此,近年来,龙泉扎实推进竹木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瞄准产业中高端,帮助企业补齐创新短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仅是竹木加工产业,龙泉科技创新工作还辐射五金汽配、工程机械、青瓷宝剑、现代农业等各大产业。金宏青瓷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青瓷刀剑创新产业服务平台、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基地暨国家级汽车空调检验中心……一个个项目就是一个个技术需求超市,为企业云集起业界最强大脑。
推动创新驱动更上台阶。2017年,龙泉市出台《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奖励补助资金年均约1200万元。
过去一年,龙泉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优化前沿科技服务”,不断开拓创新。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龙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促进专利扩量提质,推广使用科技创新券,发放使用创新券56万元。
推进科技富民惠民,龙泉依托电商大楼、龙谷青创园、网智信息电商园大楼、西街电商园以及淘宝特色中国龙泉馆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商销售额达到21.27亿元。
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上,当地积极实施人才新政,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打造更优人才生态环境。
亮点纷呈 深化改革探索
日前,八都镇四村80岁老人杨如秀来电咨询办理老年人优待证。考虑到他年纪大、行动不便,便民服务平台党支部书记苏有珍趁中午休息时间,带着两名支部党员,一起上门替老人办好了业务。苏有珍说,该支部共有5名党员,来自4个单位。支部成立后,通过一同过党组织生活,亮承诺、树形象,积极推进“零距离”便民服务,使党员归属感大大增强,战斗力也进一步提升。
党支部建在平台上,是龙泉市以党建统领促进“四个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既强化了乡镇党委对“四个平台”的领导,又进一步提升“四个平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中,龙泉市通过探索调动“四个平台”中的党员组成攻坚小组,成效明显。
美丽幸福好龙泉,就是要全面提升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创新更具有共享性和包容性,让全体城乡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年,凭着一股改革的冲劲、闯劲和韧劲,龙泉探索出一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改革成果。
在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龙泉市坚持从群众和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改起,推动改革落地生根。2017年,龙泉市累计受理“最多跑一次”事项467176件,办结率达99.89%。在市级便民服务平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格局上,龙泉市依托乡镇“四个平台”之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削减权力、精减材料、优化流程、简化指南、信息共享。
同时,以“市乡村三级联动”“以‘代’促跑”“乡村管家”等创新做法,以点带面走出改革新路,形成集成化、全域化、全覆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新格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龙泉巧用“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如举办乡村春晚、不灭窑火等活动为乡村汇聚人气,打造农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别样火红;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擦亮乡村旅游金名片,厚植城市底蕴,传承中华历史文脉。
在深化林权改革方面,龙泉创新推出的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有效将林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破解了农民林地抵押难、贷款难等问题,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龙泉将继续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努力在“四个平台”改革、国企平台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系列改革上再谋新突破、争当“排头兵”,为发展增添新活力、集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