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祥对“跑马灯”如数家珍
这段时间,萧山戴村镇尖山下村农村文化礼堂内十分热闹,近二十名马灯制作者在为大年初三至初五的“跑马灯”表演做准备。四匹高头宝马“半成品”摆在礼堂中央,74岁的马灯文化传承人姜万祥手里拿着工具和材料,和同伴讨论着制作技法。
“跑马灯”是尖山下村流传了三百余年的民间风俗,每逢过年,村里人一起“跑马灯”来祈福,场面非常盛大。后来一度寂静。二十几年前,姜万祥带领几位邻居重拾马灯,这才重现了壮观的“跑马灯”景象。
马灯队伍一般以四匹高头宝马、十二匹小马、12生肖以及高照灯、狮子灯、背炉灯等大件灯组成,需要近两百人参与进来。为这些道具,马灯师傅要忙上好几个月。据姜万祥介绍,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他们就“搬到”礼堂里,没日没夜地赶制,有的购置服装和材料,有的负责制作,有的进行摆放和造型……
在礼堂四楼一间制作室里,三四个女师傅正围着一只“猪”进行装扮,贴“眼睛”、粘“耳朵”、做“舌头”……马灯不仅有“马”,还有各种各样如狮子、蛇、猴子等动物。在隔壁陈列室里,30多件各种五颜六色完工的马灯依次摆放着,造型各异,活灵活现。
据姜万祥介绍,今年在马灯制作上做了许多改良,比如,很多地方用绒布代替纸糊,马灯的骨架采用了易成型和保存的铁丝做支撑。“这些创新,既保证了马灯能在下雨天‘跑起来’,也让这项传统习俗更贴近时代发展。”
据马灯师傅盛大伯回忆,他小时的马灯都是用纸糊的,里面还要“塞”一只蜡烛,跑的时候生怕着火,跑完马灯,还要把纸撕下来,留一个竹编空架,待来年再用。而现在的马灯,里面的蜡烛换成了LED灯,既安全又美观。
“跑马灯” 是一套系统工程,不仅阵仗大,规矩还多。“跑马灯”得从前门进,后门出,还得配以剪刀阵、五梅花阵、八卦阵等队形。“跑马灯”的大部分是村里小朋友,为此,制作完马灯后,马灯师傅还要对这些“小马”进行训练。在姜万祥看来,这是一件代代相传的好事情,“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跑马灯’了,每次‘跑’,看到村民一拥而上送红纸包、水果,觉得挺开心,很热闹!”
“今年,我们要‘跑’出村庄,让尖山下的马灯走上集镇,让更多的人看到马灯师傅的手艺,也让更多的村民因为马灯而感受到传统的年俗。”尖山下村党总支书记姜火祥说,今后,这样的马灯也将融入节假日活动,为乡村旅游增添一抹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