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现场,山区的孩子们通过屏幕和城里孩子一起上课。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学校四年级只有7个学生,章瑜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告诉学生“上课了”,然后打开电脑。墙上的屏幕里,一个女老师开始讲课,屏幕里还有几十名城里的学生。
他们在上的是一堂“互联网+义务教育”的语文课。这是在黄岩上郑小学,一所距离城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山区学校,今年的台风曾冲毁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屏幕里的则是城区的锦江小学。城里和山区,通过互联网,两所相隔几十公里的学校连在了一起。
虽然只上了十节课,但章瑜清楚地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进步,不仅在成绩,更在内心。
这堂课讲的是《普罗米修斯》,主讲是屏幕里的锦江小学老师陈柔伽,章瑜担任辅教。
章瑜课前给7个学生分别发了一块牌子。牌子是章老师用泡沫板做的。学生上课时,要提问或回答问题,就举一下牌子,这样方便对方的老师看得更清楚。
上课了,屏幕里的陈老师先回顾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然后,屏幕内外的学生们轮流朗读。
随后,老师问:“哪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你?谁来说说?”
这边的教室里,一个学生举了举手中的牌子,“老师,是这句——‘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在教室最后一排,坐着学校另外3名女老师,都是90后。要是自己没课,她们都会过来听课。有时候,校长也会来。上完课,他们会通过视频和主讲老师一起讨论、交流。
这个学期以来,四年级的7个学生已经上了十节这样的网络互动课。
“学生们很喜欢。”章瑜这样说。章瑜来这所学校已经四年,他带着这个班级,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这几年里,这所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个学期甚至没有了一年级新生。
“山区条件苦,山区的学生需要更好的学习资源。”章瑜说。
这个学期,“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模式,让这名年轻教师看到了喜人的变化。
在他看来,互动课堂通过城乡学校结对的方式,用互联网的手段,让乡村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传统教育焕发了新活力。
章瑜记得,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同步上课时,孩子们很兴奋,也很新鲜。
“接通后,通过屏幕看到城里学校的画面,孩子们就举着牌子,热情地打招呼。”章瑜回忆说,“学习成绩差的也爱上了学习。”
有个学生,本来是大家眼里的差生,不爱学习,上了同步课以后,变了。“以前,回答问题很不积极,现在经常会举牌参与。”
章瑜觉得,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改变的不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见识和心理。
有个学生以前以为自己成绩很优秀,有点骄傲,上了互动课后,变得低调了,因为看到了差距。“她的进步很大,变得更加努力,她觉得要向城里的优秀孩子靠拢。”
还有一种集体观念的进步。“虽然只有7个学生,但以前他们会闹些别扭,比如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不很融合。现在他们变得越来越团结,觉得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员。”他说。
对于章瑜自己来说,“有了互动课,我们老师也会和学生一样通过互联网交流讨论,对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