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8日讯(通讯员 李雨婷 徐佳丽 查云其)“这里是沉淀池,养殖塘的养殖尾水通过修建的生态沟渠会流到这里,然后经过过滤坝再到曝气池,再经过过滤坝过滤到生态净化池,就可以达标排放了,解决了水产养殖的尾水污染……”见到位于新埭镇的萃贞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史玉明时,他正在养殖场里查看刚刚修建好的尾水处理设施,这“三池两坝”正是养殖场控制尾水污染的关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在水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中,除了生活排水外,生产排水更是其中的大头,作为农业产业用水大户的水产养殖业一直以来是城镇水源治理的重点,也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难点。
近年来,新埭镇高度重视水产养殖污染,自2018年起就试点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提升养殖户科学处理尾水意识,动员养殖户主动参与水环境整治,将“三池两坝”模式按照尾水处理设施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8%至10%推广至全镇各个水产养殖场。“新埭镇共有73户水产养殖户,我们每户都做到上门宣传、动员和指导的全流程跟踪服务,养殖户也都理解、支持并配合。”新埭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张秀良说,新埭镇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既定目标面积为3609.3亩,到目前已完成面积3348.2亩,完成率达92.76%。
“去年,我们在面积80亩的土地中腾出了15亩做沉淀池、曝气池和生态净化池。”史玉明说,他们养殖场占地面积153亩,以养殖白对虾、沼虾为主,还有少量鳗鱼和甲鱼,这面积15亩的尾水处理设备池占地虽然使基地每年减少了约15万元的收入,但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收益过程。短期的经济效益“减法”转换为长期综合效益“加法”,一方面,为“五水共治”作了贡献,经过处理的尾水既能无污染地排到河道内,也能循环回到每个鱼塘,重复利用;另一方面,水质的优化也带来了虾塘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所以,今年又在面积60亩的虾塘内腾出了6亩做尾水处理设备池。
“经过处理之后的尾水水质更好,高锰酸盐和氨氮等指标会有效下降,因为‘三池两坝’中对尾水经过了多道处理,如在沉淀池中会对养殖尾水进行沉淀处理,在过滤坝中对有机物进行吸附、过滤和转化,曝气池可氧化有机物、降解氨氮,生态净化池可吸附利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最终可使尾水达到直接排放标准。”张秀良说。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是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新埭在把控农业面源污染中还实施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选用高效安全的品种,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与模式,持续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同时开展标准化的生产,规范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品使用,从各个维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美丽城镇”建设向更高效更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