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乡村还能再回得去吗?(4)

是否选择再回去的三种设想一一基于庆元东部乡村调研

2019-12-20 15:07 来源:微信公众号《绿谷随笔》  作者:徐峻

01.png

1

  乡村还能再回得去吗?这种设问,是很难有统一标准答案的。

  既然在城镇居住了下来,再回乡村去干啥?这是一种最为现实的选择设想。小文两篇获得近万人次阅读,加上调查报告二万多个流量,跟贴点评的附言,都是回不去的设想选择。

  俗话说得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城镇生活总体水平肯定比乡村要高。庆元东部乡村迁徙出去在杭州、宁波、嘉兴三个城市最多,大多是10年至20年的时间,基本上都已安居乐业。在县城的时间相对短一些,也有5年至10年的时间,收入明显也比乡村高,且全有新的住房和稳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必要再选择回乡村去生活居住。

  还有一个因素,乡村还能再回得去吗?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在家乡还有房子,还有承包地,甚至少数人还有老人在家乡,回乡村也不是一件难事。但说说容易做做难。房子5年、10年、15年、20年没有修建过,不少房屋根本无法再住人。承包地不是转包流转出去也是荒芜了,再说那点承包地能赚到几个小钱?庆元东部乡村几乎没有工业企业,产业空心化是普遍现象,回来到那儿赚钱去?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是呼喊不了村民回归的。

02.png

  这次调研曾把这个问题作为统一的问题,问乡村干部和村民,得到的答案是不排斥个别零散的到60岁的老人可能会返回家乡养老,但“群体性”回来的可能性很小。村里人告诉我们,按照惯例出去5年以上的村民,回来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他们反问道,回乡干什么?除非家乡有钱赚的产业和市场,他们还会再回来。

  空心化乡村原有的教育、医疗、文化、农贸市场、商店等生活配套设施,也差不多消失殆尽。不少村子已经处于消失消亡的边缘。特别是庆元东部山区的交通,尽管这些年有很大改善,但仍有诸多不便,与城镇的交通便捷和生活服务便利无法相比。为子女后代着想,也不会轻易选择返乡来生活居住。

  这个结论很重要。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这几十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有更大的信心。在一个时间段里,群体性的农民选择回归乡村的概率很小。如庆元东部乡村在县域以外城市的村民,除了少量的回乡创业和养老之外,群体性因经济发展原因而回迁乡村的几率很小。这就为东部乡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大力度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空心化乡村无疑是要吸引年轻人回来创业,但无需很多人再回来发展农业生产。欧美国家大都是用2-3%的人口解决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的问题,他们的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我们仍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城镇化率60%还不到。我们的社会发展主线,仍是减少农村人口,而不是再返回乡村。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还能再回得去吗,并非是个急迫的问题。

03.png

2

  乡村还能再回得去吗?有时要放在一个由客观规律来决定的社会层面上来看待,不能简单的作为一个主观选择题来回答。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始终要防止经济危机造成的某些社会动荡,可能引发的村民群体性返乡,还有在外时间不长、经济基础还不扎实的成规模的返乡,甚至集中在一起的区域性发生经济危机和天灾事件引起的返乡。这些情况都会引发一定数量的村民集中返乡。尽管是小概率的事,但在设想和远虑中都要考虑进去。

  谋全局者才能治一域。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最近,党中央再次重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在城镇化已经几十年后的今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群众的关怀和对全局的深谋远虑,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谋篇布局。让外出的村民在家乡长期保留着一份承包的土地,可以解读的内涵是博大深远的。村民在外如遇到任何风险随时可以返乡,有其田,有其屋,确保基本生活无虑。

04.png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外整个经济形势严峻并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这样的形势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就业。社会每年提供就业岗位都要在一千二百万个以上,仅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近800万。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50万人就业。一个点的GDP,将影响到百万人的饭碗。就业岗位的减少,首当其冲的是进城务工人员。

  因此,不要轻易的改变土地承包政策,让村民手上保留着一份承包土地;不要轻易剥夺农民的房屋和宅基地,那怕再破旧的屋子也是一个家;不要轻易让一个村消失消亡,家乡的根不能断。在这方面,工业化发展的许多国家是有前车之鉴和深刻教训的。我们在几十年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都是高歌猛进的,但不等于贯穿工业化进程中就不会有危机爆发。有备才能无患。

  从调查的反映来看,庆元东部乡村迁徙出去的村民,总体趋于稳定。特别是在外地已经生活10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基本上已经融入到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太会发生群体性返乡的情况。调查中遇到的几位近年返乡的村民,基本上是近六旬的老人,由于在外已很难再找到工作,与子女在一起也无所事事,所以还是回乡养老为好。

  近年来,因地质灾害点和灾后转移、下山脱贫,搬迁安置在县城有31000多人。尽管目前看去总体情况平稳有序,就业和生活都还不错,但还是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让各种扶持政策的子弹飞的更远些。

05.png

  这个群体原来的经济基础和市场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县城产业支撑毕竟有限,人均收入高出不多,财富积累又比较少,同城居民待遇还有差距。再加上集中安置、离家乡近、到城市时间不长等特点,相对来说融于城镇化的根基还不够扎实牢固。扶持这样的群体,是国家层面最需要给力的,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这些年由政府组织通过政策引导集中安置村民进城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大,这是一个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双赢举措。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县域经济在减弱,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这个群体城镇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引起各级政府来重视和关注。

3

  如城镇化会准时到来一样,逆城市化发展也会如期而至。在全国、浙江城镇化率达到近60%、70%的时间节点上,城镇化与逆城市化发展两条平行线互动交叉的节点也已经开启。特别是逆城市化进程这条平行线已经清晰的显现出来。如果看不到这个大趋势,就会错失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引擎的启动。

  不要低估乡亲、乡情、乡愁对外出务工已久的村民的呼唤,不要低估传统文化根深叶茂的乡村对人们愿意来乡村生活的呼唤,不要低估空间已经腾挪出来的乡村对资本和市场的呼唤。

06.png

  人们会再次把更适合创业投资的机会选择在资源丰富的乡村,把安居乐业的眼光投向充满希望的广阔乡村,把幸福生活安放在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

  但现实是乡村在空心化,乡村在衰退,乡村在消失,乡村在死去,该是大声疾呼的时候,该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时候。

  庆元东部乡村87%人口已经在外,几乎把一个全空的乡村留给返乡的村民和创业以及选择来乡村生活的居民。这里的乡村更加具备逆城市化发展。事实上,先知先觉的市场、资本、市场主体已经开始投资布局,

  这次调研的重点就是寻找回乡创业的市场主体。短短几天就接触了十几位,特别是几位80后回乡创业的市场主体。这一群体都是在大城市闯荡多年,都有市场经验和资本积累,见多识广,市场能力强。有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有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有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有发展电商产业的。笔者称他们为市场的摆渡人,并会单独成篇来记录。

  如此美丽的山水,如此肥沃的土地,如此眷恋的乡村,如此广阔的空间,人们迟早会选择再回来的。空心化不会是永久的,更不是最终的结局。它只是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暂时的社会现象。当然过去传统农耕时代不会再回来,曾经贫穷落后封闭的乡村一去不复返,迎接我们的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融合、物质丰富与生态宜居和谐、田园牧歌与城市浪漫结合的乡村。这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感谢庆元主政者和参与一起调研的同志,让我们有幸看到一个即便是空心化但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让我们触摸到一个乡村振兴中带有标本价值意义的典型,更让我们得出很多有思考的观点和结论。实践常新,认知常新,思想常新。实践永远是思想不竭的源泉。

07.png

 作者:徐峻 12月6日晨写于桃园小镇


编辑:徐光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2019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