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物,用过的纸巾是其他垃圾!”7月17日上午,芦江工业社区假日学校的教室里热闹非凡,40名来自各地的小候鸟正围着课件上的图片激烈讨论。社区工作人员化身“环保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奇妙课。
课堂上,彩色课件将垃圾家族分成“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个小队,可爱的动画形象生动演绎着垃圾如何“各回各家”。从常见的废纸、塑料瓶,到容易混淆的废旧灯泡、过期药品,社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垃圾分类知识娓娓道来。“过期药品如果乱扔,就像是在给土壤投毒哦。”社工拿起药品,孩子们立刻瞪圆了眼睛。来自山东的男生姜俊豪举着手站起来说:“我知道!妈妈说过过期药要扔进带红叉的垃圾桶。”
随后的垃圾分类知识抢答环节点燃了全场热情。当社工念出“吃剩下的苹果核属于什么垃圾”时,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害垃圾!”“用过的餐巾纸属于什么垃圾?”“其他垃圾!”孩子们的回答迅速而准确。现场充满了紧张又欢乐的氛围,知识在一问一答间悄然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木质垃圾桶制作环节。社工耐心讲解制作步骤,小候鸟们齐心协力,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垃圾桶上画上了垃圾分类的标志,有的则写上了环保标语。
社区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小候鸟们成为家庭环保小卫士,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回各地,用实际行动守护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