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嘉兴,暑气渐盛。午后一点多,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新王桥村的家宴中心里却比烈日更火热——20多名孩子正跟着教练挥拍练球,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轻盈的弧线,清脆的击球声与欢笑声交织成夏日里最动人的乐章。谁能想到,这片1800平方米的场地,前不久还是摆满圆桌、准备承接宴席的宴会厅。
记者 郁馨怡 摄
推开家宴中心贴着喜字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4片崭新的标准化羽毛球场地。原本宴席的桌椅,如今被整整齐齐地收纳在宴会厅一角;地面铺上了绿色的防滑地胶,脚踩上去柔软而有弹性;顶部高亮度LED灯齐刷刷亮起,光线均匀洒在每一寸场地,连球的旋转轨迹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条件,跟外面的体育场馆有的一拼!”站在场边观摩的村民王小琴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镜头里,她的女儿唐佳奕正跟着教练练习架拍动作,小胳膊绷得笔直,眼神专注,生怕漏看了重要环节。
“胳膊抬高,肘部别往下掉,拍面朝前,另一只手抬起。”羽毛球教练郑煜站在队伍前排,边示范边喊口令。这位经验丰富的羽毛球教练是村里邀请来公益授课的,此刻他额头上已渗满汗珠,却丝毫没放松,认真地给小学员调整姿势。
这次暑期班的孩子大多是12到15岁的学生,有的连球拍都没摸过,有的已经能打几个回合。“大家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我们这期训练以基础动作和架拍姿势为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强度和技巧教学。”郑煜介绍说。
白天是学生场,晚上切换为成人培训。在附近村上班的苏国良已经来学了两个晚上,他告诉记者,以前下班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现在好了,家宴中心有了羽毛球场地,他每天晚上都会过来运动一下。“出出汗,整个人都轻松了。而且这里氛围好,大家一起切磋,一起进步。”苏国良笑着说。
“其实最初就是想解决场地闲置问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庄雅奇在场边转悠着,不时弯腰把垫子铺铺平。他告诉记者,家宴中心自运营以来,已举办婚宴、企业年会等活动20多场,收入17余万元。但炎热的暑假其实是家宴中心的淡季。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村里决定对家宴中心进行功能改造。
说干就干。村里从集体经济里挤出资金,联系专业团队室内羽毛球专用地胶、标准网架等,仅用一周就完成了改造。“改造前还担心会不会影响宴席承办,不过目前看暑期目前报名的就两场婚宴。”庄雅奇指着墙角的折叠桌椅,“你看,只要提前三天说要办宴席,我们半天就能把场地恢复原样,一点不耽误事儿。”新王桥村通过“淡季改羽毛球馆”模式,使家宴中心场地利用率提升至85%。
在这个夏天,新王桥村用一场巧妙的“空间魔术”,让闲置场地焕发新生,更让民生服务的温度,悄悄流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
记者 郁馨怡 摄
其实,家宴中心的“变身”只是一部分。家宴中心所在的新王桥村邻里中心,可以说是一个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就在家宴中心楼下,有一个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百姓健身房,划船机、椭圆机、跑步机、动感单车等专业器材一应俱全,并设置了带落地镜的瑜伽室。另一幢楼还建设了配备5000册图书与数字阅读终端的智慧书房、可以实现会议、培训、演出场景切换的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用房。
记者 郁馨怡 摄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针对周边4所学校的家长群体推出‘四点半课堂’,依托青年夜校开设电商直播等课程。使单一物理载体承载多项功能,服务半径覆盖周边村社上万名居民。”庄雅奇表示。
记者获悉,类似于新王桥村邻里中心的嵌入式综合体,秀洲区今年计划建成两处。“此举既是为了解决村社闲置资源利用的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居民物质文化需求。通过打造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切实实现‘15分钟生活圈’内的空间整合与资源融合。”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