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濮院古镇里,开出一家非遗馆

2025-04-29 14:14:5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 陈建钟 陈林炯

濮院,曾因“日出万匹绸”被誉为“嘉禾一巨镇”,这里的“绸”指的便是濮绸。如今这一古老织造技艺潮流,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吸引世人的目光。

4月27日上午,濮绸非遗馆在濮院时尚古镇内揭牌,一场“归溯·织锦千年”万锦堂2025濮绸新款发布秀精彩上演,古镇与秀场、古典与时尚,这一前所未有而又出奇和谐的搭配,联袂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濮绸》浙江制造品质标准主起草单位获得授牌,象征着濮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image.png

本次发布秀上,展示的便是濮绸传统织造技艺制作的濮绸服饰。濮绸,起源于春秋,兴盛于隋唐,得名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自南宋至今900余年。是以濮院为中心的桐乡地区生产,采用特殊规格的本地桑蚕土丝(农工丝)为主要原料织成的提花织锦丝织物,它与杭纺、湖绉、菱缎并称“江南四大名绸”。

image.png

濮绸传承,并非易事。桐乡市万锦堂丝绸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濮绸织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冯继延告诉记者,他的祖辈在百余年前创立了浙江省老字号“郑泰和”,当接力棒传到他这一代时,首要任务就是让濮绸重返大众视野。

image.png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濮绸的生命力就来自它的文化属性。”近年来,冯继延一直专注于研究濮绸的织造技艺、图案设计、色彩运用,并结合苏绣、蜡染、簪花等传统技术共同展示中式衣冠美学。

image.png

此次发布秀被分为“涅槃”“新生”“觉醒”三个部分,累计展出60余套濮绸时装作品,整体色调由深沉的黑、古朴的棕,渐变至明亮的杏、清新的绿,再跃升为大胆的红、炫目的紫,巧妙映射了濮绸的发展之路,更生动展现了这一古老丝绸品种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舞台的华丽蜕变。

image.png

“除了让大家知道濮绸、看到濮绸,还需要制定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让濮绸技艺得到传承与发扬。”2023年,万锦堂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完成了浙江纺织协会工程学会的团体标准《濮绸》,其后,桐乡市万锦堂丝绸纺织有限公司制定的濮绸标准入列2024年第二批“浙江制造”标准发布清单,2025年1月被成功批准为“浙江制造”标准。标准的出炉,让传统织造技艺与现代工业制造标准充分结合,还让濮绸得以与市场连接,从小众真正走向了千家万户。

image.png

此次发布秀正值万锦堂濮绸非遗馆开业,这一重要时刻不仅是濮绸文化传承的新起点,更展现出传统技艺蕴含的澎湃活力。发布秀现场,还为《濮绸》浙江制造标准起草单位桐乡市万锦堂丝绸纺织有限公司授牌,并为万锦堂濮绸非遗馆揭牌。

image.png

“日出万匹绸,嘉禾一巨镇”,历史上的濮院曾以濮绸名扬天下,造就了江南一巨镇。近千年来,历史的织机从未停歇,从丝线到毛纱,根根牵连着过去与未来。此次发布秀,秀出了中国风,也秀出了国际范。千年岁月更迭,我们满怀期待,见证濮绸继续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绽放新的活力与生机。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