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数字圈
魅力四射文化圈
创新活力人才圈
互联互通交通圈
开放包容市场圈
品质生活同城圈
绿色美丽生态圈
在去年十月召开的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杭州都市圈迎来了首次扩容。一年后的又一个十月,另一个长三角地区重要区域合作组织——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在芜湖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容,版图扩大至沪苏浙皖全境。
从都市圈到城市群,一次次扩容的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集结号”的全面吹响。作为长三角南翼最具影响力的都市圈,经历了12年发展的杭州都市圈已从城市区域合作的“破冰者”转变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攀登者”。从交通到旅游、从产业到市场、从生态到生活……杭州都市圈不仅是地图上横跨两省、囊括六市的“有形之圈”,更摹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可感可触的“无形之圈”,构筑起了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杭州都市圈新版图。
六座城
杭州都市圈新版图雄踞长三角南翼
随着去年衢州、黄山两市的加入,杭州都市圈正式升格为跨省都市圈,总面积扩大至53441平方公里,人口增加至2621万。
在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都市圈足有数十个之多,但“跨省都市圈”却并不多,且几乎是经济发达的成熟都市圈的“专利”。跨省发展,往往意味着更大的行政阻力、更高的沟通成本和更远的时空距离,这也引发了部分网友的担心:黄山“入圈”,会不会沦为形式?
令人欣慰的是,一年过去,黄山这一都市圈唯一省外成员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在区域合作中亮点纷呈。杭黄高铁的开通,让两地时空距离缩短至1.5小时。今年初,两地签订“1+9”战略合作协议,在交通、旅游、产业等多个领域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区”。此后,两地政府、企业沿着杭黄高铁频繁“走亲”,对接之频让杭州相关干部直呼“前所未见”。这当中,旅游领域的合作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围绕打造“名山—名湖—名城”世界级黄金旅游线,两地通过建立高铁站联盟、旅游品牌共塑、旅游路线共推,画出了一张从黄山到西湖的宏伟蓝图。
今年三月,杭衢高铁(建衢段)开工,让杭州都市圈的另一个新成员——衢州也早早地开始了战略布局。围绕衢州西站,一座与杭州无缝对接的高铁新城正在迅速崛起。杭衢合作,正从过去的“单向输血”向产业、旅游、平台建设等全方位合作全面升级。衢州海创园二期动工、两地特色小镇结对、衢州加入杭黄世界旅游线……一年来,杭衢两地正沿着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这一主线不断前行,取得了累累硕果。
而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个“老兄弟”今年同样掀起了一波区域合作热潮。年初,浙江四大都市区建设宏图确定,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共同组成杭州都市圈核心区——杭州都市区。今年7月,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率党政考察团两天连续考察湖州、嘉兴、绍兴三座城市,共同签下15份合作协议,“都市区”成为这些协议的共同关键词。
杭州都市圈正以全新的姿态雄踞于长三角南翼,迎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2018年,杭州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28666亿元,同比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达到11.9万元;2019年前三季度,杭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52亿元,增长6.8%。
七个圈
12年前的七个“共”字如今开花结果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经历了12年发展的杭州都市圈仍能历久弥新,离不开先进的合作理念和良好的制度保障。
早在2007年成立之初,杭州都市圈就提出了七个“共”字——规划共绘、交通共联、环境共保、产业共兴、市场共构、品牌共推、社会共享。
此后,规划、交通、产业、环保、旅游、宣传等一个个专业委员会先后建立,为落实“七共”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工作抓手。12年过去,当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在都市圈各地开花结果。杭州都市圈区域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杭州都市圈将形成“七个圈”,实现交通、产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全面深度融合。
一是互联互通交通圈。杭衢高铁全线开工、杭州西站正式动工、杭湖铁路启动建设……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好消息背后,“轨道上的都市圈”正疾驰而来。越来越密的高铁网、高速网,织出了一个越变越大的杭州“1小时半交通圈”,也让杭州都市圈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杭州同城圈”。
二是创新活力人才圈。今年6月在杭举行的“双创周”,向全国创客展现了杭州的创新活力。而在整个都市圈范围,以“飞地经济”为载体的人才发展共同体正在逐渐形成。衢州海创园、莫干智谷、滨江“诸暨岛”……一大批“飞地”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出现,让人才在整个都市圈范围内自由流动。
三是产业协同数字圈。数字经济,既是杭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推进都市圈产业协同的一块主阵地。北至乌镇,南到衢州,一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正深刻影响着无数制造业企业,一个以杭州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形成。
四是魅力四射文化圈。良渚文化、南宋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杭州都市圈各城市不仅地理相近,更兼文脉相通。多年来,都市圈新春优惠月、都市圈旅游推介会等旅游推广活动持续打响了都市圈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去年衢州、黄山加入后,杭州又携手两地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世界级黄金旅游风景线。
五是绿色美丽生态圈。从黄山休宁、衢州开化的发源地一直到嘉兴,一条钱塘江串起了都市圈六座城市。过去,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为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树立了典范。而今,随着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获批,杭州都市圈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
六是开放包容市场圈。今年以来,杭州都市圈不断深化推广长三角“一网通办”,让企业、个人异地办事变得更加方便。如今,都市圈六城市又签订信用建设合作机制框架协议,在信用建设领域率先建立了“标准互认、信息共享、路径互通”的跨区域联合奖惩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消除行政壁垒、建设统一市场作出了示范。
七是品质生活同城圈。通过推动高校外迁、共建医疗合作,杭州的大医院、好学校正在成为整个都市圈的共享资源。在桐乡,每周都有杭州专家来坐诊,“家门口看名医”已成当地百姓就医常态;在德清,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上个月正式开园,让当地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一个词
抱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共识
在去年召开的首届进博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沪苏浙皖从此进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时代”。
就在首届进博会前夕召开的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抱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成了多位市长发言中的“高频词”。“抱团”一词的背后,体现着区域合作的智慧。
长三角城市群包含三省一市41座城市。以都市圈的形式抱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在区域合作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获得更大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由六七个城市组成的都市圈尽管相对于城市群规模较小,但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强,也更容易开展区域合作创新和先行先试。
今年,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先后印发,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朗,抱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更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抱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有底气。
今年初,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发布《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对全国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进行研究。其中杭州都市圈被列为经济总量大、城镇高度密集、城镇间联系紧密的6个成熟型都市圈之一。
报告还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进入都市连绵区阶段,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首位。而在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内部,杭州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仅次于上海都市圈,位居第二,其中都市圈发展水平、同城化机制、中心城市贡献度等多项指标与上海都市圈持平。而从都市圈的经济密度看,杭州都市圈地均GDP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长三角金南翼”这个称呼,杭州都市圈可以说实至名归。
抱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有行动。
今年7月,杭州召开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做强做大都市圈,“坚持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的,杭州都市圈先行一步;长三角一体化探索的,杭州都市圈先试起来。”会议通过的《杭州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规划了杭绍、杭嘉、杭湖、千黄四大一体化发展协同板块,有如四条有力的臂膀抱紧了整个都市圈。
上个月举行的杭州市政协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同样围绕“做强杭州都市圈,主动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协商建言。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在抱团发展、共同成长中形成更大的发展容量、扩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与起草《杭州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计划》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要加强合作、也要做好自身,“杭州都市圈就是杭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基本盘”。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随着都市圈、城市群的时代到来,可以期待,未来的杭州都市圈将成为国家战略下长三角一大强劲增长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