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夏丹 市委报道组 任迎春)作为一家虫草人工培植的高科技企业,位于平湖市的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生物)员工总数不过300出头,硕士以上人数和教授级研究人员数量确分别达到100多和11位。这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接下来打算再从东欧引进4名生物学、药学专家,现正在找俄语翻译,元旦后我就飞过去面试。”12月27日,记者来到泛亚生物时,刚从北京领回“中国专利金奖”的公司董事长孙长胜正为东欧“招兵买马”之行做着准备。
早在2007年进入冷门的虫草行业,公司就制定了“科学家战略”。即通过凝聚虫草领域的国内外人才,建立起稳固的科学家团队。“大楼不能建在沙滩上”,这是孙长胜笃信的经营哲学。
在公司采访,记者不经意就能遇到资深科研人员。满头银丝的李增智教授,精神矍铄。作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今年74岁的他仍然忙碌在科研一线,“我负责菌种收集、分类、鉴定和公司的国际交流。”自1968年本科毕业后,李增智一直从事菌种的研究,至今整整50年。曾担任安徽农业大学校长的他,自2011年退休后就一直工作在平湖市。在泛亚生物,像李增智教授这样的中外科学家有11位。李增智教授的师兄、84岁的陈祝安是公司首席微生物学家,也是此次获得专利金奖的“一种蝉拟青霉菌株及其应用”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坚持10多年的“科学家战略”,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一大批领域内的顶尖人才,更大的意义在于打通了一个从野生菌种收集、人工培植、批量化生产的完整研发平台。“就好比造好了一条高速公路,我们第一个产品——生长在蝉上的虫草‘金蝉花’用了10年才完成产业化,高速公路通了以后,其他产品开发周期就将大大缩短。”孙长胜说。
走进公司的透明工厂,幽暗的通道内侧是明亮的金蝉花虫草规模化培植车间。之所以调低通道光线,是为了避免对金蝉花虫草培植造成影响。车间里,一排排顶天花板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金蝉花虫草培植器皿。指着车间外的触摸显示屏,孙长胜介绍:“车间内所有的调节都是智能化的,不需要人工。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我们二期工厂还将增加机器人。”
培植好的金蝉花原料,一部分将运往瑞典分公司做成膳食补充剂成品,销往欧盟、中东市场,成为中国名贵中药材进入欧盟国家生产销售的典范。据了解,公司产品从2015年投放市场,2016年就实现销售回款1亿元,2017年达到1.58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亿元。预计明年还将翻番。
“前10年我们一直在投入研发,每年研发投入销售额的8%到10%,累计投入1.5亿元,接下来我们要在技术转化、产品开发上发力。这次从东欧引进专家也是基于这方面考虑。”孙长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