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成就秀山丽水无限可能
摄影“发现”秀山丽水
丽水为摄影添风光,而摄影也在成就丽水的无限可能。
地处浙西南的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占全域面积88%以上,浙江第一、第二高峰全在这里。
曾经的丽水,闭塞、落后。在外人眼中,这里是“穷山恶水”之地。
1986年冬天,还是一位年轻摄影爱好者的吴品禾,在寒气袭人的缙云仙都鼎湖峰下,守了4个小时,瑟瑟发抖中拍下一张名为《仙境》的照片。照片上,雾气迷蒙中,鼎湖峰一半直插云霄,一半倒映水中。水中的石板桥上,一位红伞少女茕茕而行,一位农夫荷锄牵牛而过,形成了山水田园的最佳组合。
照片一出,成千上万的摄影人和游客专程寻觅而来,一睹这画中美景。缙云仙都的名声,于是逐渐打响。
坐拥万顷山林竹海,怀抱汩汩清源江流,探访嶙峋云雾奇峰,细赏瓯江帆影点点……随着对丽水了解得越深,人们终于发现——这里不是什么“穷山恶水”,而是“秀山丽水”。
摄影成为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的“金钥匙”
“秀山丽水”的美誉,越来越响。丽水的旅游,迅速崛起。
2006年9月,10多个国家的摄影师来丽水创作,在遂昌县南尖岩拍摄的云海梯田等照片被用在世界摄影家巡回展上展出,使南尖岩“热搜指数”大幅飙升。而在这之前,南尖岩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此后,遂昌以南尖岩为试验范本,做深做透景区摄影文化,创新营销方式,推出了“代理制”“连锁店制”等一系列新举措。
摄影活动中蕴涵的商机,被激发出来。
松阳县的三都乡、樟溪乡,也开始以“梨花节”和“春茶杯”摄影比赛为媒介,着力扩大精品农业的影响;景宁雁溪乡也紧随其后,举办的古风摄影节大力推广了木偶戏、花鼓戏等民间民俗……
多年来,丽水摄影文化与旅游产业“碰撞”激发出的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不断累积、增长。
有这样一个对比:因为摄影,几年来,丽水旅游的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增幅均居浙江全省各市首位。
有这样一组数据:丽水旅游总收入正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35.83亿元,同比增长25.78%。旅游收入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接近10%。旅游业,已经成为丽水的重要支柱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这一“金句”,已经成为丽水人内心深处的共识,丽水人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这方山山水水,是一块巨大的宝藏,值得倍加珍惜、值得倍加呵护。珍惜呵护下的丽水美景,又进一步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摄影人,他们流连于此,将拍摄的成果源源不断向外扩散。
因为摄影,丽水的知名度快速提升;因为知名度的提升,丽水的旅游业迅猛发展;而随着旅游业的深入推进,丽水摄影产业自身也快速发展。2014年建立的丽水摄影文化产业园,涵盖摄影器材、照片输出、后期出版、摄影培训等摄影全产业链,每年创收一亿多元。摄影节拉动的展会经济,吸引“世界五百强”、知名印刷企业香港永洪创办的特想集团今年特意进驻丽水。摄影节期间,摄影产品博览会、摄影图书博览会等也都红红火火。丽水摄影小镇项目也已经开始规划论证。
摄影,真正成为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的一把“金钥匙”。
这是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
摄影带动人们追求美好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丽水,正在努力践行着。
“空气真甜,满是桂花香。”10年来,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的吉姆·雷默深爱丽水。他说,独自漫步瓯江边,看群山叠翠,瓯江潺潺,“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顿时觉得这座小城藏着一种“精致的诗意”。
每个摄影家来到丽水,都会对丽水的美丽、整洁、礼让、有序、爱心、平安,和吉姆·雷默一样感同身受。
今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办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丽水以“地级市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一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这是一个最能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对于丽水,这份荣誉的背后,摄影功莫大焉。
摄影是发现美的艺术。丽水庞大的摄影人群,有力带动着全社会对美好事物的孜孜追求,向上向善的力量在这里蔚然成风。
丽水摄影节是一个大工程。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摄影节,一届比一届盛大,一届比一届精彩,也在不断提升丽水的城市建设水平和管理智慧。
在国内各种摄影节中,丽水是最早出现志愿者的。而志愿服务恰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今,丽水的志愿者一年比一年多,涉及的行业也一年比一年多。
丽水有一个绿谷出租车队,每年摄影节期间都会参加义务服务,免费搭载乘客参加摄影节各项活动。今年摄影节期间,丽水公交车全部免费。记者上了一辆公交车,看到投币口贴上了一张A4纸,写着摄影节期间免费乘坐。看到记者有些迟疑,司机热情解释,“免费的,摄影节期间都是免费的”。车里乘客也都笑了起来,“你就放心坐吧”。
摄影带给丽水人的获得感,文明城市带给丽水人的幸福感,在这笑声中,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