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方佳祺)近日,诸暨市草塔镇莼塘东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村前的大池塘终于又来了源头水!
据了解,这个大池塘便是面积约6亩的下三房大塘,曾几何时,村民淘米、洗菜甚至饮用,用的都是这口池塘水。对大家而言,水塘就像亲人相依相生。但随着水系的破坏和周边污染的增多,近10多年来,池塘水质每况愈下。住在附近50多年的许奶奶介绍整治前的景象:“不仅只能洗洗拖把等无关紧要的东西,还经常发黑、发臭。”
不仅是下三房大塘,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草塔镇共摸排出12个需要整治的农村池塘,其中集镇区域的6个池塘因缺乏水源和排水系统,普遍存在黑臭现象,且容易反复,成为城镇环境整治的一大难点。
“清淤清底治标不治本,引入活水增加池塘流动性,整治才能事半功倍。”在草塔镇副镇长周丹看来,草塔集镇整治必须治水,治水必须补水。为让“旧塘装新水”,当地想到了集镇地下的明代古水系。草塔古水系起源于明代,水源自北面的五洩江,经若干暗渠斜穿老集镇内部大小水塘、古井,最后汇至南面渎溪江。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建设活动的破坏、生活污染的增多,水系成了“盲肠”,池塘一个个成了污水塘。
古水渠“移水”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工程利用地势高低原理北水南调,在五洩江和渎溪江之间沟通原有暗渠,将五洩江水引入集镇各个池塘。目前,承担拦水蓄水功能的五洩江史家堰已经修复,部分水系也已沟通,整项工程预计7月份全部完工。同时,五洩江生态化改造工程和草塔集镇片截污纳管等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建成后,草塔镇将在老街区域形成水街,不仅整治环境,也让老集镇留住见山望水的灵气,构成独具一格的水系特色。
整治初期的草塔成效图——打造水上威尼斯